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缘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第11页
        1.1.2 催化——“记得住乡愁”的呼唤第11页
        1.1.3 困境——乡村肌理格局的萎缩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6-26页
    2.1 相关概念辨析第16-19页
        2.1.1 乡村第16页
        2.1.2 肌理与乡村肌理第16-17页
        2.1.3 保护与维育第17-18页
        2.1.4 乡村肌理维育第18页
        2.1.5 苏南乡村范围界定第18页
        2.1.6 具体研究对象界定第18-19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3页
        2.2.1 国外乡村肌理维育理论与实践第19-21页
        2.2.2 国内乡村肌理维育理论与实践第21-23页
    2.3 相关理论研究第23-26页
        2.3.1 图底关系理论第23页
        2.3.2 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第23-24页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页
        2.3.4 场所文脉理论第24-25页
        2.3.5 乡村文化传承相关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苏南地区乡村肌理分类剖析第26-48页
    3.1 苏南地区乡村空间肌理剖析第26-31页
        3.1.1 空间肌理影响要素梳理第26-27页
        3.1.2 苏南地区乡村空间肌理分类第27-30页
        3.1.3 苏南地区乡村空间肌理现行问题第30-31页
    3.2 苏南地区乡村文化肌理剖析第31-39页
        3.2.1 文化肌理影响要素梳理第31-32页
        3.2.2 苏南地区乡村文化肌理分类研究第32-36页
        3.2.3 苏南地区乡村文化肌理现行问题第36-39页
    3.3 苏南地区乡村建筑肌理剖析第39-47页
        3.3.1 建筑肌理影响要素梳理第39页
        3.3.2 苏南地区乡村建筑肌理分类研究第39-45页
        3.3.3 苏南乡村中建筑肌理维育现行问题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肌理维育视角下苏南乡村规划策略探究第48-69页
    4.1 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可行性分析第48-49页
        4.1.1 政策利好性第48页
        4.1.2 社会导向性第48-49页
    4.2 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理念第49-51页
        4.2.1 以水路为基,构建乡村空间肌理格局第49-50页
        4.2.2 以传承为脉,凝聚乡村文化肌理印象第50-51页
        4.2.3 以人居为本,再现乡村建筑肌理风貌第51页
    4.3 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原则第51-55页
        4.3.1 选择性维育原则第51-53页
        4.3.2 整体化维育原则第53-54页
        4.3.3 异质化维育原则第54-55页
        4.3.4 原真性维育原则第55页
        4.3.5 分步走维育原则第55页
    4.4“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的苏南乡村规划策略第55-68页
        4.4.1 多层次划分乡村空间肌理第55-57页
        4.4.2 多维度营造乡村文化肌理第57-62页
        4.4.3 多角度塑造乡村建筑肌理第62-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肌理维育视角下张家港市凤凰镇金谷村规划研究第69-97页
    5.1 总体概述第69-73页
        5.1.1 实例选取思路第69-70页
        5.1.2 村域区位条件第70页
        5.1.3 村域现状概况第70-71页
        5.1.4 村域建设现状第71-72页
        5.1.5 村域发展契机第72-73页
    5.2 金谷村现状肌理情况分析第73-76页
        5.2.1 金谷村空间肌理现状第73-74页
        5.2.2 金谷村文化肌理现状第74-75页
        5.2.3 金谷村建筑肌理现状第75-76页
    5.3 金谷村肌理维育理念第76-79页
        5.3.1 金谷村空间肌理维育理念第76-77页
        5.3.2 金谷村文化肌理维育理念第77-78页
        5.3.3 金谷村建筑肌理维育理念第78-79页
    5.4 肌理维育视角下金谷村规划对策第79-96页
        5.4.1 多层次构建金谷村空间格局第79-86页
        5.4.2 多维度凝聚金谷村文化印象第86-91页
        5.4.3 多角度再现金谷村建筑风貌第91-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6.1 研究结论第97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97-98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图表目录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负荷预测的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
下一篇: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