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多轴球头铣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 第13-17页 |
| 1.2.1 刀具位姿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 1.2.2 加工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 1.2.3 走刀路径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3 金属疲劳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1 表面形貌对金属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 1.3.2 表面残余应力及硬度对金属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 1.4 金属摩擦磨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加工参数对H13钢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 第22-44页 |
| 2.1 表面完整性评价指标 | 第22页 |
| 2.2 多轴铣削加工过程几何分析 | 第22-24页 |
| 2.2.1 刀具位姿的定义 | 第22-23页 |
| 2.2.2 残留高度分析 | 第23-24页 |
| 2.3 多轴铣削加工试验设置 | 第24-27页 |
| 2.3.1 试验条件及设备 | 第24-25页 |
| 2.3.2 试验参数设置 | 第25-27页 |
| 2.4 多轴铣削各参数对加工表面几何特征的影响 | 第27-34页 |
| 2.4.1 表面完整性参数的检测 | 第27-28页 |
| 2.4.2 多轴铣削参数对表面三维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28-34页 |
| 2.5 多轴铣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4-41页 |
| 2.5.1 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及测量 | 第34-35页 |
| 2.5.2 多轴铣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35-38页 |
| 2.5.3 多轴铣削参数对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第3章 球铣试样弯曲疲劳试验 | 第44-58页 |
| 3.1 金属疲劳的概念及其机制 | 第44-45页 |
| 3.2 金属疲劳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 3.3 疲劳试验的方法 | 第47-49页 |
| 3.3.1 试验方法及目的 | 第47页 |
| 3.3.2 试验设备及条件 | 第47-49页 |
| 3.4 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 3.5 典型疲劳断口分析 | 第50-56页 |
| 3.5.1 宏观断口分析 | 第50-52页 |
| 3.5.2 微观断口分析 | 第52-5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4章 加工参数对球铣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8-68页 |
| 4.1 走刀路径对表面完整性及疲劳性能的影响机制 | 第58-62页 |
| 4.1.1 走刀路径对球铣试样弯曲载荷下表面应力状态的影响 | 第58-61页 |
| 4.1.2 走刀路径对表面有效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 4.2 刀具位姿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2-63页 |
| 4.3 每齿进给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3-64页 |
| 4.4 径向切深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4-66页 |
| 4.5 抗疲劳加工工艺的提出 | 第66-6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加工参数对H13钢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68-78页 |
| 5.1 摩擦试验设计 | 第68-69页 |
| 5.2 刀具位姿对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69-71页 |
| 5.3 径向切深对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71-73页 |
| 5.4 每齿进给量对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73-76页 |
| 5.5 降低摩擦系数的方法 | 第7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