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气体作用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转子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涡轮增压器流固耦合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转子动力学及流固耦合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2.1 流场数值分析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流场计算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1.2 湍流模型 | 第20-22页 |
2.2 流固耦合分析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流固耦合概述 | 第22页 |
2.2.2 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2.3 流固交界面数据传递 | 第23-24页 |
2.3 转子动力学基础 | 第24-28页 |
2.3.1 有限元法 | 第25-26页 |
2.3.2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2.3.3 转子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涡轮增压器叶轮内部流场分析 | 第29-43页 |
3.1 流场分析计算模型 | 第29-36页 |
3.1.1 建立几何模型 | 第29-32页 |
3.1.2 流场计算网格划分 | 第32-35页 |
3.1.3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3.2 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2.1 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 | 第37-38页 |
3.2.2 压气机特性曲线计算 | 第38-39页 |
3.2.3 压气机流场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3.2.4 涡轮流场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转子系统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 第43-57页 |
4.1 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3-50页 |
4.1.1 几何模型处理 | 第44页 |
4.1.2 转子系统网格划分 | 第44-48页 |
4.1.3 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48-50页 |
4.2 流固耦合分析模型 | 第50-52页 |
4.3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4.4 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57-83页 |
5.1 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计算 | 第57-66页 |
5.1.1 转子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5.1.2 临界转速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5.1.3 轴承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 第61-64页 |
5.1.4 轴承跨距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 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简化 | 第66-68页 |
5.2.1 有限元模型简化 | 第66-67页 |
5.2.2 简化模型与原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67-68页 |
5.3 转子谐响应分析 | 第68-71页 |
5.4 转子瞬态响应分析 | 第71-81页 |
5.4.1 瞬态响应分析 | 第71-75页 |
5.4.2 加速度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75-79页 |
5.4.3 轴承刚度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