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柔性制造系统及柔性制造单元论文

基于机器人的两工位全自动平衡系统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动平衡理论第11-15页
        1.2.1 转子不平衡的分类和原理第11-12页
        1.2.2 双面平衡法原理第12-13页
        1.2.3 动平衡标定方法第13-14页
        1.2.4 平衡机研发和应用现状第14-15页
    1.3 振动信号处理第15-16页
    1.4 自动化第16-18页
        1.4.1 控制器第16-17页
        1.4.2 机器人第17页
        1.4.3 传感器第17-18页
        1.4.4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第18页
        1.4.5 信息化和柔性制造第18页
    1.5 研究工作第18-20页
2 全自动平衡修正设备的整机架构第20-28页
    2.1 系统功能描述第20-21页
    2.2 原两工位自动平衡设备的整机架构分析第21-25页
        2.2.1 控制系统第21-23页
        2.2.2 机械系统第23-25页
    2.3 整机拟改进方案第25-26页
    2.4 任务分析第26-27页
    2.5 小结第27-28页
3 互相关基频检测器第28-40页
    3.1 AD633在动平衡中的应用方案第28-30页
        3.1.1 AD633介绍第28页
        3.1.2 应用方案第28-30页
    3.2 振动信号预处理第30-31页
    3.3 基于PIC16F1778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第31-33页
    3.4 AD633的性能测试第33-37页
    3.5 互相关基频检测电路第37-38页
    3.6 互相关基频检测实验第38-39页
    3.7 小结第39-40页
4 模数混合滤波器第40-54页
    4.1 数字滤波器参数设计第40-43页
    4.2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第43-45页
    4.3 模数混合滤波器与模拟八阶带通滤波器对比第45-49页
    4.4 平衡测试系统性能第49-52页
        4.4.1 测量系统评估第49页
        4.4.2 平衡测试系统的MSA第49-52页
    4.5 振动信号处理方法比较第52-53页
    4.6 小结第53-54页
5 控制系统第54-70页
    5.1 控制系统分析第54页
    5.2 主控模块PLC第54-55页
    5.3 子模块第55-58页
        5.3.1 A/D转换模块L60A1D4第55-56页
        5.3.2 简单运动模块LD77MS16第56-57页
        5.3.3 主站模块LJ51AW12AL第57-58页
    5.4 人机界面GS2110第58-60页
    5.5 程序流程第60-69页
        5.5.1 整机运行模块第60-66页
        5.5.2 初始化模块第66-67页
        5.5.3 系数测量模块第67-69页
        5.5.4 其他模块第69页
    5.6 小结第69-70页
6 整机实验第70-76页
    6.1 整机描述第70-73页
        6.1.1 改进后的控制系统第70-73页
        6.1.2 改进后的机械系统第73页
    6.2 节拍分析第73-75页
    6.3 小结第75-7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80页
        7.2.1 CC-LINK通讯第77页
        7.2.2 三爪气抓第77-78页
        7.2.3 气动元件的替换第78页
        7.2.4 实际切削第78页
        7.2.5 多工位机器的研发第78-79页
        7.2.6 智能工厂的构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作者简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场协同理论的脱硫塔烟道导流板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基于GPU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