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关于企业税收政策的经济后果 | 第12-14页 |
1.2.2 关于增值税的研究与政策 | 第14-16页 |
1.2.3 关于营业税的研究与政策 | 第16-19页 |
1.2.4 关于现行税收政策下的建筑企业的税负问题 | 第19-21页 |
1.2.5 文献简评 | 第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观点与贡献 | 第22-23页 |
第2章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2.1 我国建筑企业流转税制安排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2.1.1 税制安排的一般原则 | 第23页 |
2.1.2 建筑企业的国民经济地位及税收影响 | 第23-25页 |
2.1.3 流转税的特点及对建筑企业税制的影响 | 第25页 |
2.2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涵义与主要表现 | 第25-27页 |
2.2.1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的构成 | 第25-26页 |
2.2.2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涵义 | 第26页 |
2.2.3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主要表现 | 第26-27页 |
2.3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27-31页 |
2.3.1 影响投资 | 第27-28页 |
2.3.2 促使建筑企业产生偷逃税的动机和行为 | 第28-29页 |
2.3.3 影响建筑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壮大 | 第29-31页 |
第3章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实例分析(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 | 第31-42页 |
3.1 湘潭市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现实表现 | 第31-35页 |
3.1.1 湘潭市建筑企业在国家与省内的比重 | 第31-33页 |
3.1.2 湘潭市建筑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 | 第33-34页 |
3.1.3 湘潭市建筑企业的流转税负成本 | 第34-35页 |
3.2 湘潭市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现实影响 | 第35-36页 |
3.2.1 民营建筑企业偷逃税行为比较常见 | 第35页 |
3.2.2 税务部门对建筑企业实施项目管理 | 第35-36页 |
3.2.3 建筑企业面临资金困境 | 第36页 |
3.3 建筑企业流转税负成本高的成因分析 | 第36-42页 |
3.3.1 目前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 | 第36-38页 |
3.3.2 建筑企业既缴纳营业税又缴增值税 | 第38-39页 |
3.3.3 建筑企业垫资缴纳营业税与提前纳税 | 第39-40页 |
3.3.4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不尽合理导致的重复纳税 | 第40-42页 |
第4章 降低建筑企业高流转税负成本的税制改进建议 | 第42-48页 |
4.1 实行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制结构 | 第42-43页 |
4.1.1 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已不合时宜 | 第42页 |
4.1.2 实施“双主体”税制结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42-43页 |
4.1.3 对建筑企业降低流转税负成本的重要意义 | 第43页 |
4.2 对建筑业劳务改征增值税以降低流转税负成本 | 第43-45页 |
4.2.1 对建筑业劳务同时征收营业税与增值税有违简化与公平的原则 | 第43-44页 |
4.2.2 对建筑业劳务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消除双重流转税负担 | 第44-45页 |
4.2.3 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5页 |
4.3 推迟建筑业劳务流转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第45-46页 |
4.3.1 现行纳税时间安排不利于建筑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 第45页 |
4.3.2 以资金到账时间为标准征收流转税的税负成本降低效应 | 第45-46页 |
4.3.3 以资金到账时间为标准征收流转税的社会和谐稳定效应 | 第46页 |
4.4 将建筑业劳务流转税纳税地点改为机构所在地 | 第46-48页 |
4.4.1 改建筑业劳务纳税地点为机构所在地的减税效应 | 第46页 |
4.4.2 改建筑业劳务纳税地点为机构所在地的成本节约效应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