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文献检索法 | 第19页 |
1.4.2 理论分析法 | 第19页 |
1.4.3 经验总结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6页 |
2.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 | 第20-24页 |
2.1.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 | 第21-22页 |
2.1.2 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 第22-23页 |
2.1.3 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 第23-24页 |
2.2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2.2.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美 | 第24-27页 |
2.2.2 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的教育功能 | 第27-28页 |
2.2.3 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 | 第28-30页 |
2.3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特点和方法 | 第30-36页 |
2.3.1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探讨 | 第31-32页 |
2.3.2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2.3.3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途径与方法 | 第33-36页 |
第3章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分析 | 第36-58页 |
3.1 《平凡的世界》相关概述 | 第36-39页 |
3.1.1 《平凡的世界》文本概述 | 第36-37页 |
3.1.2 《平凡的世界》相关研究的理论概述 | 第37页 |
3.1.3 《平凡的世界》的受众特点分析 | 第37-38页 |
3.1.4 《平凡的世界》传播路径及价值内容分析 | 第38-39页 |
3.2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艺术呈现 | 第39-47页 |
3.2.1 政治观教育 | 第40-42页 |
3.2.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 第42-46页 |
3.2.3 道德观教育 | 第46-47页 |
3.3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运用 | 第47-50页 |
3.3.1 渗透教育与自我教育 | 第47-49页 |
3.3.2 激励教育与感染教育 | 第49页 |
3.3.3 榜样教育与审美教育 | 第49-50页 |
3.4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艺术展现 | 第50-52页 |
3.4.1 大量生活场景的审美再现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 第50-51页 |
3.4.2 故事情境的展开融入了大量的人生观教育因素 | 第51-52页 |
3.5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规律的艺术体现——孙少平思想品德形成分析 | 第52-58页 |
3.5.1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认识分析 | 第52-54页 |
3.5.2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情感分析 | 第54-55页 |
3.5.3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信念分析 | 第55-56页 |
3.5.4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意志分析 | 第56-57页 |
3.5.5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行为体现 | 第57-58页 |
第4章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分析 | 第58-66页 |
4.1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路径及启示 | 第58-62页 |
4.1.1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 第58-60页 |
4.1.2 国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 第60-61页 |
4.1.3 国内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启示 | 第61-62页 |
4.2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探究 | 第62-66页 |
4.2.1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第62-63页 |
4.2.2 国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第63-66页 |
第5章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 第66-72页 |
5.1 积极探索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方法 | 第66-68页 |
5.1.1 确立榜样人物,对受教育者进行榜样教育 | 第66页 |
5.1.2 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 | 第66-67页 |
5.1.3 以情动人,对受教育者进行激励教育和感染教育 | 第67-68页 |
5.2 大力发掘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68-72页 |
5.2.1 加强政治思想引领,鼓励作家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 第68页 |
5.2.2 注重文学作品价值研究,荐读优秀作品 | 第68-69页 |
5.2.3 提高教育者人文素养,实现以文化人 | 第69页 |
5.2.4 运用网络资源传播优秀文学作品,加强社会文化设施建设 | 第69-70页 |
5.2.5 营造社会阅读氛围,推进文学作品传播的大众化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