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文献检索法第19页
        1.4.2 理论分析法第19页
        1.4.3 经验总结法第19-20页
第2章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概述第20-36页
    2.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第20-24页
        2.1.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第21-22页
        2.1.2 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第22-23页
        2.1.3 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第23-24页
    2.2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素分析第24-30页
        2.2.1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美第24-27页
        2.2.2 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的教育功能第27-28页
        2.2.3 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第28-30页
    2.3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特点和方法第30-36页
        2.3.1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探讨第31-32页
        2.3.2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点分析第32-33页
        2.3.3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途径与方法第33-36页
第3章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分析第36-58页
    3.1 《平凡的世界》相关概述第36-39页
        3.1.1 《平凡的世界》文本概述第36-37页
        3.1.2 《平凡的世界》相关研究的理论概述第37页
        3.1.3 《平凡的世界》的受众特点分析第37-38页
        3.1.4 《平凡的世界》传播路径及价值内容分析第38-39页
    3.2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艺术呈现第39-47页
        3.2.1 政治观教育第40-42页
        3.2.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42-46页
        3.2.3 道德观教育第46-47页
    3.3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运用第47-50页
        3.3.1 渗透教育与自我教育第47-49页
        3.3.2 激励教育与感染教育第49页
        3.3.3 榜样教育与审美教育第49-50页
    3.4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艺术展现第50-52页
        3.4.1 大量生活场景的审美再现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第50-51页
        3.4.2 故事情境的展开融入了大量的人生观教育因素第51-52页
    3.5 《平凡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规律的艺术体现——孙少平思想品德形成分析第52-58页
        3.5.1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认识分析第52-54页
        3.5.2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情感分析第54-55页
        3.5.3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信念分析第55-56页
        3.5.4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意志分析第56-57页
        3.5.5 孙少平之思想品德行为体现第57-58页
第4章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分析第58-66页
    4.1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路径及启示第58-62页
        4.1.1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第58-60页
        4.1.2 国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第60-61页
        4.1.3 国内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启示第61-62页
    4.2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探究第62-66页
        4.2.1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第62-63页
        4.2.2 国外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第63-66页
第5章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第66-72页
    5.1 积极探索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方法第66-68页
        5.1.1 确立榜样人物,对受教育者进行榜样教育第66页
        5.1.2 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第66-67页
        5.1.3 以情动人,对受教育者进行激励教育和感染教育第67-68页
    5.2 大力发掘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68-72页
        5.2.1 加强政治思想引领,鼓励作家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第68页
        5.2.2 注重文学作品价值研究,荐读优秀作品第68-69页
        5.2.3 提高教育者人文素养,实现以文化人第69页
        5.2.4 运用网络资源传播优秀文学作品,加强社会文化设施建设第69-70页
        5.2.5 营造社会阅读氛围,推进文学作品传播的大众化第70-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三侠五义》看中古时代民间侠义乌托邦的建构
下一篇:道咸年间文人游幕心态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