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公司知识产权并购行为研究--以华谊兄弟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论文预期创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3-14页 |
2.1.2 代理理论 | 第14页 |
2.1.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4页 |
2.1.4 信息理论 | 第14-15页 |
2.2 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3 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3.1 并购市场绩效 | 第16-18页 |
2.3.2 并购财务绩效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影视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1-33页 |
3.1 影视行业简介 | 第21-22页 |
3.2 影视行业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3.3 影视行业并购概况 | 第26-29页 |
3.4 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 第29-31页 |
3.4.1“IP”资源争夺加剧 | 第29-30页 |
3.4.2 制片方与院线联系更加密切 | 第30页 |
3.4.3 产业纵向一体化更加深入 | 第30页 |
3.4.4 收益渠道多元化 | 第30-31页 |
3.4.5 影视明星证券化 | 第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的要素分析 | 第33-47页 |
4.1 华谊兄弟发展历程 | 第33-37页 |
4.2 华谊兄弟与迪士尼的对比 | 第37-40页 |
4.3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目标公司 | 第40-42页 |
4.3.1 东阳美拉 | 第40页 |
4.3.2 东阳浩瀚 | 第40-41页 |
4.3.3 英雄互娱 | 第41-42页 |
4.4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支付方式 | 第42页 |
4.5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定价合理性分析 | 第42-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的动因分析 | 第47-54页 |
5.1 完善产业布局的并购动因 | 第47-49页 |
5.2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并购动因 | 第49-52页 |
5.3 美化财务报表的并购动因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华谊兄弟知识产权并购的绩效分析 | 第54-65页 |
6.1 华谊兄弟并购后的短期财富效应 | 第54-57页 |
6.2 华谊兄弟并购后的财务业绩分析 | 第57-64页 |
6.2.1 盈利能力 | 第58-59页 |
6.2.2 营运能力 | 第59-61页 |
6.2.3 偿债能力 | 第61-62页 |
6.2.4 现金创造能力 | 第62-63页 |
6.2.5 成长能力 | 第63-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7.2 研究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