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城市社区 | 第21页 |
(二)城市社区治理 | 第21-22页 |
(三)多元主体合作 | 第22-23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二)社会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三)合作博弈理论 | 第25-26页 |
三、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的现状 | 第29-47页 |
一、杭州市上城区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二、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主体的构成 | 第31-39页 |
(一)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构成要素 | 第31-35页 |
(二)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现状 | 第35-39页 |
三、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情况 | 第39-47页 |
(一)杭州市上城区多元主体的合作概况 | 第39-41页 |
(二)杭州市上城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基础 | 第41-43页 |
(三)杭州市上城区多元主体的合作目标 | 第43-44页 |
(四)杭州市上城区多元主体的合作方式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7-57页 |
一、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问题 | 第47-50页 |
(一)多元主体之间功能未整合 | 第47-48页 |
(二)多元主体合作方式有限 | 第48-49页 |
(三)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9-50页 |
(四)社区居民多元需求难以满足 | 第50页 |
二、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7页 |
(一)社区治理体制不优化 | 第50-51页 |
(二)社会组织参与能力不足 | 第51-53页 |
(三)社区制度规范的缺失 | 第53-54页 |
(四)居民自治水平不高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的路径选择 | 第57-65页 |
一、推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 | 第57-59页 |
(一)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的组织架构,理顺多元主体间关系 | 第57-58页 |
(二)整合社区治理资源,发挥多元主体合力 | 第58页 |
(三)完善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沟通机制 | 第58页 |
(四)创新社区服务方法,依靠技术保障合作的运行 | 第58-59页 |
二、拓展多元主体的参与路径 | 第59-60页 |
(一)下放社区权力,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 | 第59页 |
(二)依靠内部动力,推动多元主体的发展 | 第59-60页 |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绩效反馈机制 | 第60页 |
三、建立完善的社区制度规范 | 第60-62页 |
(一)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 第61页 |
(二)完善责任分配制度 | 第61-62页 |
四、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 | 第62-65页 |
(一)依靠内部动力,积极培育社区精英 | 第62-63页 |
(二)依靠外部动力,努力保障居民参与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