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1.1 己二腈简介 | 第9-11页 |
1.1.1 己二腈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己二腈的性质及用途 | 第9-10页 |
1.1.3 己二腈的市场需求 | 第10-11页 |
1.2 己二腈的合成方法 | 第11-17页 |
1.2.1 己二酸法 | 第11页 |
1.2.2 己内酰胺法 | 第11页 |
1.2.3 丙烯腈电解二聚法 | 第11-13页 |
1.2.4 丁二烯法 | 第13-16页 |
1.2.5 己二腈生产工艺对比 | 第16-17页 |
1.3 烯烃氢氰化反应 | 第17-23页 |
1.3.1 烯烃氢氰化反应研究 | 第18-23页 |
1.3.1.1 钴催化氢氰化反应 | 第18-20页 |
1.3.1.2 铜催化氢氰化反应 | 第20页 |
1.3.1.3 钯催化氢氰化反应 | 第20-21页 |
1.3.1.4 镍催化氢氰化反应 | 第21-23页 |
1.4 丁二烯氢氰化反应生产己二腈 | 第23-29页 |
1.4.1 3-戊烯腈氢氰化反应研究 | 第24-29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4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反应相关物的物性及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2.2.1 反应相关物的物性 | 第32-33页 |
2.2.2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2.3 催化体系的合成 | 第35-40页 |
2.3.1 锌粉的活化 | 第35页 |
2.3.2 无水氯化镍的制备 | 第35页 |
2.3.3 无水氯化锌的制备 | 第35-36页 |
2.3.4 1,8-二羟基-9,10-二氢蒽的合成 | 第36-37页 |
2.3.5 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合成 | 第37页 |
2.3.6 双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 | 第37-40页 |
2.4 3-戊烯腈氢氰化反应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9页 |
3.1 1,8-二羟基-9,10-二氢蒽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 氢蒽双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 | 第42-48页 |
3.2.1 氢蒽双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 | 第45-48页 |
3.2.1.1 投料顺序对配体L_(2c)收率的影响 | 第46页 |
3.2.1.2 溶剂对配体L_(2c)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1.3 温度对配体L_(2c)收率的影响 | 第47页 |
3.2.1.4 有机碱对配体L_(2c)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3-戊烯腈氢氰化反应研究 | 第48-58页 |
3.3.1 反应机理 | 第48-49页 |
3.3.2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镍化合物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还原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5 助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页 |
3.3.6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7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8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9 氯化镍与丙酮氰醇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10 配体与氯化镍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