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落叶松论文

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枯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枯损研究背景第10-12页
    1.3 枯损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页
    1.4 国内枯损研究概况第12页
    1.5 国外枯损研究概况第12-13页
    1.6 枯损研究发展趋势第13-14页
    1.7 枯损研究存在问题第14-15页
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25页
    2.1 研究内容第15页
    2.2 数据来源第15-17页
        2.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5页
        2.2.2 标准地设置及数据收集第15-16页
        2.2.3 数据处理第16-17页
    2.3 枯损规律分析第17-18页
    2.4 林分枯损模型第18-19页
        2.4.1 林分枯损模型形式及估计方法第18-19页
        2.4.2 林分枯损模型评价指标第19页
    2.5 单木枯损模型第19-24页
        2.5.1 广义线性模型-GLM第19-21页
        2.5.2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第21-22页
        2.5.3 阈值分析第22-23页
        2.5.4 模型评价指标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杂种落叶松林分枯损规律第25-30页
    3.1 杂种落叶松总体株数枯损规律第25-26页
    3.2 杂种落叶松不同密度株数、蓄积枯损率变化规律第26-27页
    3.3 杂种落叶松径阶株数枯损分布规律第27-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杂种落叶松林分枯损模型第30-33页
    4.1 差分形式枯损模型第30-31页
    4.2 哑变量枯损模型第31-32页
    4.3 林分枯损模型检验第32页
    4.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5 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第33-43页
    5.1 Logistic枯损模型第33-35页
    5.2 单木枯损混合模型第35-40页
    5.3 阈值分析第40-42页
    5.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录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WR模型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枯损分布
下一篇:黑龙江省主要林分类型林分碳储量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