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典型地区氨气浓度时空分布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大气成分和大气污染第11-12页
        1.1.2 大气活性氮(氨气)和氮沉降第12-13页
        1.1.3 氨气和霾污染第13页
        1.1.4 氨气来源及影响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6-19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19-31页
    2.1 全国氨气浓度被动采样方法第19-24页
        2.1.1 全国观测站点介绍和采样方法第19-23页
        2.1.2 全国观测点样品回收及保存第23-24页
    2.2 霾污染期间氨气浓度主动采样方法第24-26页
        2.2.1 超级站采样点介绍第24页
        2.2.2 超级站霾污染期间样品收集方法第24-25页
        2.2.3 实验室样品分析方法第25-26页
        2.2.4 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第26页
    2.3 主动和被动采样方法对比和适用性评估第26-29页
        2.3.1 主动、被动采样方法对比第26-27页
        2.3.2 采样系统本底浓度及对检出限的影响第27-29页
    2.4 城市氨气等污染物垂直廓线观测方法第29-31页
        2.4.1 北京325米铁塔介绍第29-30页
        2.4.2 氨气等污染物垂直廓线样品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我国NH_3浓度时空分布第31-37页
    3.1 我国NH_3浓度空间分布第31-33页
        3.1.1 我国不同区域NH_3浓度年均值对比第31-32页
        3.1.2 地面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结果的对比第32-33页
    3.2 不同区域的季节变化第33-36页
        3.2.1 青藏区域NH_3浓度的季节变化第33页
        3.2.2 西北区域NH_3浓度的季节变化第33-34页
        3.2.3 东北区域NH_3浓度的季节变化第34-35页
        3.2.4 江南区域NH_3浓度的季节变化第35页
        3.2.5 中部区域NH_3浓度的季节变化第35-36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6-37页
第四章 典型城市霾污染期间氨气变化第37-49页
    4.1 夏季霾污染期间氨气变化第38-42页
        4.1.1 夏季霾污染期间氨气大气浓度变化第38-39页
        4.1.2 与气象因子关系第39-40页
        4.1.3 与其他污染物的关系第40-42页
    4.2 冬季霾污染期间氨气变化第42-46页
        4.2.1 冬季霾污染期间氨气大气浓度变化第42-43页
        4.2.2 与气象因子关系第43-44页
        4.2.3 与其他污染物的关系第44-46页
    4.3 氨气浓度水平和相态变化特征第46-47页
    4.4 结论第47-49页
第五章 氨气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第49-61页
    5.1 城市近地层氨气等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第49-55页
        5.1.1 NH_3、O_3和SO_2浓度的垂直廓线第49-51页
        5.1.2 Benzene和NO_2浓度的垂直廓线第51-52页
        5.1.3 苯系物浓度的垂直廓线第52-53页
        5.1.4 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第53-55页
            5.1.4.1 气象因素第53-55页
            5.1.4.2 其它因素第55页
    5.2 城市和乡村氨气垂直廓线对比第55-59页
        5.2.1 城市和乡村NH_3浓度垂直廓线第56-57页
        5.2.2 逆温层的影响第57-58页
        5.2.3 冠层的影响第58-59页
    5.3 结论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5页
    6.1 结论第61-62页
    6.2 展望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学术成果第73-74页
课题资助第74页
个人简介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RF-Chem模式对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过程分析及预报实验
下一篇:京津冀地区生物质燃烧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