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0-12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 第10-11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 | 第11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 第11-12页 |
| ·IEEE802.15.4 标准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IEEE802.15.4 标准的基本问题 | 第15-29页 |
| ·网络组成及拓扑结构 | 第15-16页 |
| ·协议栈结构 | 第16-17页 |
| ·功能概述 | 第17-20页 |
| ·超帧结构 | 第17-18页 |
| ·数据传输模型 | 第18-19页 |
| ·数据可靠传输机制 | 第19页 |
| ·低功耗策略 | 第19页 |
| ·数据安全策略 | 第19-20页 |
| ·物理层规范 | 第20-22页 |
| ·信道分配和调制方式 | 第20-21页 |
| ·物理层模型 | 第21页 |
| ·物理层帧格式 | 第21-22页 |
| ·MAC 子层规范 | 第22-28页 |
| ·MAC 子层信道访问方式 | 第23-24页 |
| ·CSMA/CA 机制 | 第24-25页 |
| ·MAC 子层的帧格式 | 第25-28页 |
| ·信标帧 | 第25-27页 |
| ·数据帧 | 第27页 |
| ·确认帧 | 第27-28页 |
| ·命令帧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IEEE802.15.4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分析 | 第29-45页 |
| ·网络拓扑 | 第29-32页 |
| ·竞争模型 | 第32-35页 |
| ·回退时间和回退能耗 | 第32-34页 |
| ·竞争信道冲突概率 | 第34页 |
| ·数据重传概率 | 第34-35页 |
| ·MAC 层模型 | 第35-36页 |
| ·性能分析 | 第36-41页 |
| ·设备功耗分析 | 第36-38页 |
| ·协调器功耗分析 | 第38-39页 |
| ·有效吞吐量分析 | 第39-41页 |
| ·实验仿真 | 第41-44页 |
| ·仿真环境及仿真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 ·功耗 | 第42-43页 |
| ·有效吞吐量 | 第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及节点能耗分析 | 第45-66页 |
| ·节点设计 | 第45-51页 |
| ·主控制器EM78815 | 第46-47页 |
| ·射频芯片CC2420 | 第47-51页 |
| ·路由协议 | 第51-58页 |
| ·协议实现 | 第52-57页 |
| ·协议特点及限制 | 第57-58页 |
| ·实验 | 第58-61页 |
| ·节点能耗分析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基于能量和极大独立集的最小连通支配集算法 | 第66-81页 |
| ·相关定义 | 第67-68页 |
| ·算法描述 | 第68-73页 |
| ·主算法 | 第68-70页 |
| ·子算法1 | 第70-72页 |
| ·子算法2 | 第72-73页 |
| ·仿真 | 第73-80页 |
| ·EMISB 算法和MISB 算法的比较 | 第75-79页 |
| ·EMISB 算法和其他分簇算法的比较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1-8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总结 | 第81页 |
| ·前景展望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