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4页 |
1.3 理论基础与模型概述 | 第14-16页 |
1.3.1 马尔科夫链原理 | 第14-15页 |
1.3.2 CA模型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2.1 自然环境及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20页 |
3 遥感数据处理及信息提取 | 第20-29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0页 |
3.2 遥感影像处理 | 第20-22页 |
3.3 土地利用分类 | 第22-25页 |
3.4 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后处理 | 第25-29页 |
3.4.1 精度验证 | 第25-27页 |
3.4.2 分类结果与规划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3.4.3 分类土地生成 | 第28-29页 |
4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29-38页 |
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 第29-30页 |
4.2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研究分析 | 第30-33页 |
4.2.1 2005~2010 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析 | 第30-31页 |
4.2.2 2010~2015 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析 | 第31-33页 |
4.3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分析 | 第33-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驱动机制 | 第38-50页 |
5.1 CA-Markov模型 | 第38-40页 |
5.1.1 研究区元胞自动机组成 | 第38页 |
5.1.2 确定预测年份 | 第38-39页 |
5.1.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第39页 |
5.1.4 循环次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5.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 第40-45页 |
5.2.1 CA-Markov模型模拟精度检验 | 第40-42页 |
5.2.2 五常市2020年土地利用模拟 | 第42-45页 |
5.3 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 | 第45-48页 |
5.3.1 自然因素 | 第46页 |
5.3.2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6-48页 |
5.4 五常市土地利用未来发展建议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