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理论 | 第13-24页 |
1.1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1.1 举证责任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3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差别 | 第15-18页 |
1.3.1 区分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1.3.2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差别 | 第17-18页 |
1.4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合理分配规则确立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1.4.1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合理分配规则确立的理论依据的争论 | 第18-21页 |
1.4.2 本文关于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 我国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4-27页 |
2.1 举证责任分配以法律条文形式得以初步体现 | 第24页 |
2.2 明确了不利法律后果,举证责任表述日渐全面 | 第24-25页 |
2.3 首度细化申请人的举证责任 | 第25页 |
2.4 明确“举证责任”的表述,并延展至第三人 | 第25-27页 |
3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27-30页 |
3.1 选择英国与韩国作为考察对象的依据 | 第27页 |
3.2 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中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 | 第27-28页 |
3.3 韩国行政复议制度中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 | 第28-29页 |
3.4 借鉴 | 第29-30页 |
4 我国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4.1 我国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现状 | 第30-31页 |
4.1.1 申请人的举证责任 | 第30页 |
4.1.2 被申请人的举证责任 | 第30-31页 |
4.2 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4.2.1 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条文规定分散 | 第31页 |
4.2.2 举证责任分担不清晰 | 第31-32页 |
4.2.3 程序制度缺乏支撑能力,倒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完善不足 | 第32-33页 |
4.3 根本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5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完善方向 | 第34-41页 |
5.1 完善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 第34-36页 |
5.1.1 行政复议的价值定位 | 第34页 |
5.1.2 行政程序的特点 | 第34-35页 |
5.1.3 行政复议模式 | 第35页 |
5.1.4 当事人的举证能力 | 第35-36页 |
5.2 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完善 | 第36-41页 |
5.2.1 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丰富立法内容 | 第36页 |
5.2.2 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分配规则 | 第36-38页 |
5.2.3 形成有助于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合理分配的复议模式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