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常规早籼稻骨干亲本遗传基础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4页
    1.1 早稻的地位及作用第15-17页
        1.1.1 早稻的分布及特性第15页
        1.1.2 早稻的作用第15-17页
        1.1.3 目前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部分早稻主栽品种第17页
    1.2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17-18页
    1.3 水稻骨干亲本第18-23页
        1.3.1 骨干亲本的定义第19页
        1.3.2 水稻骨干亲本的特点第19-20页
        1.3.3 水稻骨干亲本的研究进展第20页
        1.3.4 水稻骨干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第20页
        1.3.5 de novo测序在水稻骨干亲本研究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6 重测序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第21-23页
    1.4 不同季节水稻农艺性状的选择指标研究第23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长江流域主要常规双季早籼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第24-33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页
        2.2.1 系谱分析第25页
        2.2.2 DNA提取及标记检测第25页
        2.2.3 统计分析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2.3.1 系谱图的绘制第25页
        2.3.2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第25-29页
        2.3.3 指纹图谱的构建第29-30页
        2.3.4 聚类分析第30-32页
    2.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水稻新品系的特异性检测与经验育种的可重复性第33-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3.1.2 试验方法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2.1 2015 年不同株系与中早 35、中早39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第34-36页
        3.2.2 2016 年不同株系与中早 35、中早39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第36-39页
        3.2.3 2015 和2016两年检测结果分析第39页
    3.3 讨论第39-41页
第四章 骨干亲本嘉育253及其直接衍生品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第41-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4.1.1 材料第41-42页
        4.1.2 嘉育253的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与组装第42页
        4.1.3 25 个样本的重测序第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52页
        4.2.1 嘉育 253 de novo测序结果及初步分析第42-48页
        4.2.2 25 个水稻品种的重测序结果第48-52页
    4.3 讨论第52-53页
第五章 常规早稻品种异地异季加代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第53-70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54页
        5.1.1 材料第54页
        5.1.2 田间试验及调查方法第54页
        5.1.3 数据处理方法第5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4-68页
        5.2.1 不同环境气候变化分析第54-57页
        5.2.2 第一次重复正季与翻秋、海南结果比较第57-63页
        5.2.3 第二次重复正季与翻秋结果比较第63-68页
    5.3 讨论第68-7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主要创新点第70-73页
    6.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6.1.1 主要常规双季早籼稻指纹图谱的构建、系谱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0页
        6.1.2 利用分子标记对新育成品系的特异性和经验育种的可重复性检测第70页
        6.1.3 骨干亲本嘉育253的de novo及其衍生后代等25份水稻材料的重测序分析第70-71页
        6.1.4 常规双季早稻异地异季农艺性状变化规律的探究第71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1-72页
        6.2.1 基本明确了2000年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常规早稻的遗传系谱关系并制作可供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第71页
        6.2.2 分析了新育成品系与现有品种高度相似的问题表明育种家经验育种存在一定的可重复性第71页
        6.2.3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常规早稻骨干亲本的遗传机制第71页
        6.2.4 研究了异地异季加代时常规早稻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第71-72页
    6.3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3两个野生棉种的遗传图谱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