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 1.2 多相容错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五相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1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2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 | 第19-38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 2.3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2.3.1 自然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2.3.2 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 2.4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基本控制策略 | 第24-31页 |
| 2.4.1 基于SVPWM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24-28页 |
| 2.4.2 基于DTC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28-31页 |
| 2.5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 | 第31-35页 |
| 2.5.1 基于SVPWM的优化弱磁控制 | 第31-34页 |
| 2.5.2 基于DTC的优化弱磁控制 | 第34-35页 |
| 2.6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仿真 | 第35-37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匝间短路故障研究 | 第38-51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量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 3.3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分析及仿真 | 第40-44页 |
| 3.3.1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0-42页 |
| 3.3.2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仿真 | 第42-44页 |
| 3.4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严重程度分析及仿真 | 第44-48页 |
| 3.4.1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严重程度分析 | 第44-46页 |
| 3.4.2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严重程度仿真验证 | 第46-48页 |
| 3.5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转矩脉动抑制研究及仿真 | 第48-50页 |
| 3.5.1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转矩脉动抑制研究 | 第48-49页 |
| 3.5.2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转矩脉动抑制仿真验证 | 第49-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51-65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基于dSPACE 1104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1-54页 |
| 4.2.1 dSPACE 1104控制器 | 第52-53页 |
| 4.2.2 主电路设计 | 第53页 |
| 4.2.3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 4.2.4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 第54页 |
| 4.3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 | 第54-59页 |
| 4.3.1 基于SVM-VC优化弱磁控制实验 | 第54-55页 |
| 4.3.2 基于DTC优化弱磁控制实验 | 第55-59页 |
| 4.4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匝间短路故障实验 | 第59-64页 |
| 4.4.1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实验 | 第59-61页 |
| 4.4.2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严重程度分析实验 | 第61-62页 |
| 4.4.3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转矩脉动抑制实验 | 第62-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 5.2 课题展望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