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郑州市废弃铁路景观设计研究--以黄河南岸站为例

摘要第7-8页
1 引言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内容第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1 研究目的第9页
        1.3.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4 技术路线第10-11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1-17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8-29页
    2.1 主要概念第18-19页
        2.1.1 后工业景观第18页
        2.1.2 废弃地第18页
        2.1.3 铁路废弃地第18页
        2.1.4 铁路废弃地景观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概念第19-21页
        2.2.1 棕地土方理论第19页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9页
        2.2.3 生态设计理论第19-21页
    2.3 可借鉴案例分析第21-27页
        2.3.1 高线公园第21-24页
        2.3.2 德国柏林三角公园第24-26页
        2.3.3 厦门铁路公园第26-27页
    2.4 案例研究:模式提取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郑州城市废弃铁路调查分析第29-42页
    3.1 调查工作汇报第29页
        3.1.1 调查的目的内容第29页
        3.1.2 调查意义第29页
    3.2 郑州市铁路沿革与意义第29-34页
        3.2.1 郑州市概况第29-30页
        3.2.2 郑州铁路发展简史第30-32页
        3.2.3 铁路对郑州市的发展意义第32-34页
    3.3 郑州市铁路废弃地现状调查第34-38页
        3.3.1 郑州二七区金水路嵩山路段第35页
        3.3.2 郑州市惠济区东北环贾鲁河桥废弃铁路第35-36页
        3.3.3 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与秦岭路废弃铁路第36-37页
        3.3.4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石化路陇海路废弃铁路第37-38页
        3.3.5 郑州市惠济区京广铁路大桥第38页
    3.4 郑州城市铁路废弃地类型总结第38-40页
        3.4.1 根据城市区位分类第38页
        3.4.2 根据场地环境分析第38-39页
        3.4.3 根据运输性质分类第39页
        3.4.4 根据铁路髙低分类第39-40页
        3.4.5 按照路网归属分类第40页
    3.5 郑州铁路问题现状第40-41页
        3.5.1 影响交通网络的完善第40页
        3.5.2 影响环境卫生、城市形象第40-41页
        3.5.3 浪费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第41页
        3.5.4 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第41页
        3.5.5 社会治安问题第41页
        3.5.6 废弃铁路归属不明,难处理第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黄河南岸站环境现状研究第42-49页
    4.1 区位分析第42页
    4.2 用地范围限定第42-43页
    4.3 黄河南岸站周边环境分析第43-46页
        4.3.1 周边用地情况第43-44页
        4.3.2 自然景观第44页
        4.3.3 居民区空间第44-45页
        4.3.4 周边交通环境第45-46页
    4.4 黄河南岸站场地景观分析第46-48页
        4.4.1 站点建筑第46-47页
        4.4.2 铁路线状况第47-48页
        4.4.3 绿地状况第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黄河南岸站景观设计策略第49-57页
    5.1 黄河南岸站用地规划第49页
    5.2 黄河南岸站景观开发模式第49-51页
        5.2.1 开发模式第49-50页
        5.2.2 运营模式第50-51页
    5.3 SWOT分析法分析第51-53页
        5.3.1 机遇第51-52页
        5.3.2 优势第52页
        5.3.3 威胁第52页
        5.3.4 劣势第52-53页
    5.4 黄河南岸站景观设计定位第53-54页
        5.4.1 融入古荥镇镇区空间第53页
        5.4.2 重现黄河南岸站历史风貌第53页
        5.4.3 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廊道游览线第53-54页
    5.5 黄河南岸站景观设计原则第54-56页
        5.5.1 乡土性原则第54-55页
        5.5.2 尊重与保护自然原则第55页
        5.5.3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5-56页
        5.5.4 以人为本原则第56页
    5.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黄河南岸站景观生态设计第57-79页
    6.1 场地规划设计方案第57-66页
        6.1.1 方案设计理念第57页
        6.1.2 规划分区设计第57-58页
        6.1.3 交通流线组织第58-60页
        6.1.4 方案总平面设计第60-66页
        6.1.5 种植设计分析第66页
    6.2 土壤生态设计第66-68页
        6.2.1 土壤修复第66-67页
        6.2.2 土壤修复的实践第67-68页
    6.3 植物生态设计第68-74页
        6.3.1 植物物种选择第69-71页
        6.3.2 分区种植方案第71-74页
    6.4 废弃场地生态设计第74-76页
        6.4.1 铁路线第74页
        6.4.2 废弃建筑第74-76页
    6.5 材料生态设计第76-77页
        6.5.1 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第76-77页
        6.5.2 新型材料的使用第77页
    6.6 人文生态设计第77-78页
    6.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7 结论与讨论第79-81页
    7.1 结论第79页
    7.2 讨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ABSTRACT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昊陵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究
下一篇:漯河市屋顶绿化空间资源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