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1页 |
1.1 益生菌及其益生性 | 第12-14页 |
1.1.1 乳杆菌概述 | 第12-13页 |
1.1.2 乳杆菌降解人体胆固醇水平 | 第13-14页 |
1.2 胆汁盐水解酶 | 第14-17页 |
1.2.1 胆汁盐水解酶概述 | 第14-15页 |
1.2.2 胆汁盐水解酶的功能 | 第15-16页 |
1.2.3 胆汁盐水解酶对宿主的作用 | 第16页 |
1.2.4 胆汁盐水解酶的底物特异性 | 第16-17页 |
1.3 人体胆汁盐 | 第17-19页 |
1.3.1 人胆汁盐的合成与种类 | 第17-18页 |
1.3.2 人胆汁盐对细菌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乳杆菌与人胆汁盐的相互作用 | 第19-21页 |
1.4.1 益生菌对胆汁盐的耐受性 | 第19页 |
1.4.2 益生菌对胆汁盐的分解代谢作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案 | 第21-24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乳杆菌胆汁盐水解酶酶活测定 | 第24-43页 |
3.1 仪器,试剂,材料 | 第24-26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3.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4-26页 |
3.1.3 实验菌株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3.2.1 菌种活化和保藏方法 | 第26-27页 |
3.2.2 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 | 第27页 |
3.2.3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3.2.4 胆汁盐水解酶活测定 | 第27-30页 |
3.2.5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30-32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3.3.1 乳杆菌生长曲线 | 第32-36页 |
3.3.2 16 株乳杆菌胆汁盐水解酶酶活 | 第36-39页 |
3.3.3 MRS、MRSB 培养基中乳杆菌BSH 酶活的比较 | 第39-43页 |
第四章 乳杆菌BSH 基因的PCR 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43-53页 |
4.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43-44页 |
4.1.1 仪器 | 第4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4.2.1 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44-45页 |
4.2.2 引物设计 | 第45-46页 |
4.2.3 PCR 反应 | 第46-47页 |
4.2.4 凝胶电泳 | 第47页 |
4.2.5 DNA 片段的纯化 | 第47页 |
4.2.6 分子克隆和测序 | 第47-49页 |
4.2.7 质粒DNA 提取 | 第49-50页 |
4.2.8 序列分析 | 第50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0-53页 |
4.3.1 乳杆菌bsh 基因的克隆测序 | 第50-51页 |
4.3.2 胆汁盐水解酶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乳杆菌BSH 基因敲除 | 第53-64页 |
5.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53-54页 |
5.1.1 仪器 | 第53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4-64页 |
5.2.1 引物设计 | 第54-55页 |
5.2.2 PCR 扩增 | 第55页 |
5.2.3 凝胶电泳 | 第55-56页 |
5.2.4 载体构建 | 第56-60页 |
5.2.4.1 单交换基因敲除 | 第56-58页 |
5.2.4.2 双交换基因敲除 | 第58-60页 |
5.2.5 电转化及筛选方法 | 第60-64页 |
5.2.5.1 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制备 | 第60-61页 |
5.2.5.2 大肠杆菌电转化方案 | 第61-62页 |
5.2.5.3 乳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及电转化方案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