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8页 |
1. 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 第19-20页 |
2. 经皮给药系统的优缺点 | 第20页 |
3.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 | 第20-22页 |
3.1 膜控释型TDDS(membrane-moderated type TDDS) | 第20-21页 |
3.2 粘胶分散型TDDS(adhesive-dispersion type TDDS) | 第21页 |
3.3 骨架扩散型TDDS(matrix-diffusion type TDDS) | 第21-22页 |
3.4 微型贮库型TDDS(microreservoir type TDDS) | 第22页 |
4. 传统控释膜的制备方法及缺点 | 第22-23页 |
5. 制备新型控释膜的方法的介绍 | 第23-24页 |
6.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6.1 硝酸异山梨酯的分子结构和性状 | 第25页 |
6.2 课题意义 | 第25-26页 |
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硝酸异山梨酯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 | 第28-33页 |
1. 仪器 | 第28页 |
2. 药物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 第28-33页 |
2.1. HPLC 测试条件 | 第28页 |
2.2. Waters 测试结果 | 第28-31页 |
2.2.1 绘制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2.2.2 测试回收率 | 第29-30页 |
2.2.3 精密度实验 | 第30-31页 |
2.3. Agilent 测试结果 | 第31-33页 |
2.3.1 绘制标准曲线 | 第31页 |
2.3.2 测试回收率 | 第31-32页 |
2.3.3 精密度实验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控释膜的筛选 | 第33-53页 |
1. 化学试剂 | 第33-34页 |
1.1 紫外光催化反应试剂表(表8) | 第33-34页 |
1.2 试剂供应商 | 第34页 |
2. 设备器材 | 第34页 |
3. 九种候选聚合物薄膜的合成及通透性能的综述 | 第34-37页 |
3.1. 合成过程及主要参数 | 第34-35页 |
3.2. 九种候选聚合物薄膜的药物通透性能的前期研究成果 | 第35-37页 |
3.2.1.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三元共聚物(ABC1) | 第35页 |
3.2.2.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三元共聚物(ABC2) | 第35页 |
3.2.3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巴豆酸仲丁酯]三元共聚物(ABC3) | 第35-36页 |
3.2.4.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丁氧基乙 酯]三元共聚物(ABC4) | 第36页 |
3.2.5.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丁氧 基乙酯]三元共聚物(ABC5) | 第36页 |
3.2.6.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 基乙酯]三元共聚物(ABC6) | 第36页 |
3.2.7.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顺丁烯二乙酯]三元 共聚物(ABC7) | 第36-37页 |
3.2.8.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顺丁烯二丁酯]三元 共聚物(ABC8) | 第37页 |
3.2.9. [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 -2-硝基)丙酯]三元共聚物(ABC9) | 第37页 |
4. 九种候选聚合物薄膜的硝酸异山梨酯通透性实验 | 第37-52页 |
4.1. 聚合物薄膜的药物通透性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4.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页 |
4.3. 聚合物薄膜的硝酸异山梨酯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38-52页 |
4.3.1.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1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4.3.2.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2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4.3.3.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3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4.3.4.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4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4.3.5.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5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6.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6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4.3.7.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7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4.3.8.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8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3.9. 备选聚合物薄膜 ABC9 的药物通透性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药库基质的筛选 | 第53-60页 |
1. 试剂 | 第53-54页 |
2. 药库薄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2.1. EC 为基质的药库薄膜的制备 | 第54页 |
2.2. PVA 为基质的药库薄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3. 药物的稳定性实验 | 第55页 |
4. 药库薄膜的扩散实验 | 第55-58页 |
4.1. EC 为基质的药库薄膜的扩散实验 | 第55-57页 |
4.2. PVA 为基质的药库薄膜的扩散实验 | 第57-58页 |
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促渗剂的筛选 | 第60-75页 |
1. 试剂 | 第60页 |
2. 含促渗剂药库薄膜的制备 | 第60-62页 |
2.1. 药库薄膜中各成分的含量 | 第60-61页 |
2.2. 药库薄膜Ⅰ的制备 | 第61-62页 |
2.3. 药库薄膜Ⅱ的制备 | 第62页 |
2.4. 药库薄膜Ⅲ的制备 | 第62页 |
3. 含促渗剂药库薄膜的扩散实验 | 第62-73页 |
3.1 促渗剂对聚合物薄膜ABC7 的影响 | 第62-67页 |
3.1.1 药库薄膜Ⅰ与ABC7 结合的扩散试验 | 第62-63页 |
3.1.2 药库薄膜Ⅱ与ABC7 结合的扩散试验 | 第63-65页 |
3.1.3 药库薄膜Ⅲ与ABC7 结合的扩散试验 | 第65-66页 |
3.1.4 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66-67页 |
3.2. 促渗剂对离体小鼠皮肤的影响 | 第67-72页 |
3.2.1. 不含促渗剂的药库薄膜与离体小鼠皮肤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试验 | 第67-68页 |
3.2.2. 药库薄膜Ⅰ与离体小鼠皮肤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试验 | 第68-69页 |
3.2.3. 药库薄膜Ⅱ与离体小鼠皮肤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试验 | 第69-70页 |
3.2.4. 药库薄膜Ⅲ与离体小鼠皮肤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试验 | 第70-72页 |
3.2.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页 |
3.3. 药库薄膜Ⅲ与聚合物薄膜 ABC7、离体小鼠皮肤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 第72-73页 |
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压敏胶的制备 | 第75-81页 |
1. 试剂 | 第75页 |
2. 亲水性压敏胶的制备 | 第75-77页 |
2.1. 不含药的压敏胶的制备 | 第76页 |
2.2. 含药压敏胶的制备 | 第76-77页 |
3. 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 第77-80页 |
3.1. 不含药压敏胶、ABC7 和药库薄膜Ⅲ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 第77-78页 |
3.2. 含药压敏胶、ABC7 和药库薄膜Ⅲ结合的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 第78-80页 |
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实验室制ISDN-TAPE 与FRANDOL~(?) TAPE 的对照实验 | 第81-87页 |
1. 对照品来源及规格 | 第81页 |
2. Frandol~(?) Tape 的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 第81-82页 |
3. ISDN-tape 与 Frandol~(?) Tape 的体外透皮扩散实验的对照 | 第82-87页 |
附录1 硝酸异山梨酯的标准曲线 | 第87-90页 |
附录2 控释膜的筛选 | 第90-108页 |
附录3 药库基质的筛选 | 第108-110页 |
附录4 促渗剂的筛选 | 第110-116页 |
附录5 压敏胶的制备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