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9-10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1.2 生物传感器分类 | 第10页 |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0-12页 |
1.2.1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 | 第10-12页 |
1.2.1.1 电位型酶生物传感器 | 第11-12页 |
1.2.1.2 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 | 第12页 |
1.3 酶生物分子固定化的传统方法 | 第12-13页 |
1.3.1 吸附法 | 第12页 |
1.3.2 共价键合法 | 第12页 |
1.3.3 包埋法 | 第12-13页 |
1.3.4 交联法 | 第13页 |
1.4 酶生物分子固定化的改进方法 | 第13-14页 |
1.4.1 采用新的载体材料 | 第13页 |
1.4.2 多酶(或蛋白质)联合固定化技术 | 第13-14页 |
1.5 纳米材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1 金纳米颗粒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2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氮掺杂的多孔碳界面的构建及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2.2.1 试剂 | 第18-1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3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19页 |
2.2.4 GOD/N-DPC/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2.3.1 N-DPC的表征 | 第20-22页 |
2.3.2 GOD/N-DPC/GCE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22-25页 |
2.3.3 GOD/N-DPC/GCE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研究 | 第25-26页 |
2.3.4 GOD/N-DPC/GCE修饰电极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2.4 结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MPS溶胶凝胶固载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新型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用于检测农药西维因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试剂 | 第3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2.3 Au NPs 的制备 | 第31页 |
3.2.4 硅溶胶凝胶的制备 | 第31页 |
3.2.5 修饰电极 Au NPs/MPS/Au 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2-39页 |
3.3.1 AuNPs的表征 | 第32-33页 |
3.3.2 修饰电极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33-34页 |
3.3.3 AuNPs/MPS/Au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34-35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3.3.5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研究 | 第36-37页 |
3.3.6 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 第37-39页 |
3.4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新型双酶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器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试剂 | 第42-4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4.2.3 Au NPs 的制备 | 第43页 |
4.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3.1 AuNPs的表征 | 第44页 |
4.3.2 蛋白质的紫外表征 | 第44-45页 |
4.3.3 双酶修饰电极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45-46页 |
4.3.4 双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46-49页 |
4.3.5 修饰电极 4-amino thiophenol/Au NPs/GOD-HRP/MUA-MCH/Au的电催化研究 | 第49-50页 |
4.4 结论 | 第50-53页 |
论文总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