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晋书》史论的结构 | 第16-22页 |
(一)《晋书》前论 | 第17-19页 |
(二)《晋书》后论 | 第19-20页 |
(三)《晋书》“赞曰” | 第20页 |
(四)《晋书》“制曰” | 第20-22页 |
二《晋书》史论的语言特征 | 第22-30页 |
(一)语言对偶工整雅丽 | 第23-25页 |
(二)巧用典故表达思想 | 第25-27页 |
(三)直抒胸臆政论明晰 | 第27-30页 |
三《晋书》史论中的历史盛衰观 | 第30-42页 |
(一)天人关系与皇朝兴亡 | 第30-33页 |
(二)君主与皇朝兴亡 | 第33-42页 |
1.君主的个人才能与皇朝兴衰 | 第33-35页 |
2.君主用人与皇朝兴亡 | 第35-38页 |
3.分封宗室与皇朝兴亡 | 第38-39页 |
4.儒学的兴衰与皇朝兴亡 | 第39-42页 |
四《晋书》史论中的民族观 | 第42-49页 |
(一)民族分裂到民族融合 | 第42-43页 |
(二)《晋书》史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 第43-45页 |
(三)《晋书》史论关于夷夏关系的认识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