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数字签名简介 | 第9-12页 |
1.2 可净化数字签名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可净化数字签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 基于身份的可净化数字签名发展状况 | 第13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密码学相关基础知识 | 第15-27页 |
2.1 基础数论 | 第15-18页 |
2.1.1 概率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概率基本运算 | 第15-16页 |
2.1.3 中国剩余定理 | 第16页 |
2.1.4 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 | 第16页 |
2.1.5 群、环、域相关知识介绍 | 第16-17页 |
2.1.6 双线性对 | 第17-18页 |
2.2 哈希函数和随机预言机 | 第18-20页 |
2.2.1 哈希函数 | 第18-19页 |
2.2.2 随机预言机 | 第19-20页 |
2.3 计算困难性问题 | 第20-21页 |
2.3.1 整数分解与 RSA 问题 | 第20页 |
2.3.2 离散对数与 Diffie-Hellman 问题 | 第20-21页 |
2.3.3 二次剩余问题 | 第21页 |
2.4 公钥密码体制 | 第21-23页 |
2.4.1 公钥密码体制的原理及分类 | 第21-22页 |
2.4.2 RSA 密码体制 | 第22页 |
2.4.3 ELGaml 密码体制 | 第22-23页 |
2.4.4 DSA 签名算法 | 第23页 |
2.5 数字签名 | 第23-26页 |
2.5.1 数字签名基本概念 | 第23页 |
2.5.2 数字签名形式化定义及其安全模型 | 第23-25页 |
2.5.3 基于身份数字签名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可净化数字签名方案 | 第27-46页 |
3.1 可净化签名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3.1.1 可净化数字签名基本概念 | 第27页 |
3.1.2 可净化数字签名基本算法 | 第27-28页 |
3.1.3 可净化数字签名基本运行模式 | 第28页 |
3.2 基于身份可净化数字签名方案 | 第28-31页 |
3.2.1 基于身份可净化数字签名形式化定义 | 第28-29页 |
3.2.2 基于身份可净化数字签名安全模型 | 第29-31页 |
3.3 典型可净化数字签名方案 | 第31-35页 |
3.3.1 Ateniese 方案 | 第31-32页 |
3.3.2 Brzuska 方案 | 第32-34页 |
3.3.3 Ming Yang 方案 | 第34-35页 |
3.4 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可净化数字签名方案 | 第35-37页 |
3.5 所提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 第37-44页 |
3.6 所提方案的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身份可净化代理签名方案 | 第46-65页 |
4.1 代理签名简介 | 第46-49页 |
4.1.1 代理签名目的和意义 | 第46页 |
4.1.2 代理签名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46-47页 |
4.1.3 代理签名性质 | 第47-48页 |
4.1.4 代理签名分类 | 第48-49页 |
4.2 基于身份可净化代理签名的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 第49-53页 |
4.2.1 基于身份可净化代理签名形式化定义 | 第49-50页 |
4.2.2 基于身份可净化代理签名安全模型 | 第50-53页 |
4.3 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可净化代理签名 | 第53-55页 |
4.4 所提方案安全性证明 | 第55-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