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强度理论论文--断裂理论论文

关于裂纹安全评定及TOFD检测标准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7页
   ·断裂力学简介第17-19页
     ·线弹性断裂力学与弹塑性断裂力学第17-18页
     ·微观断裂力学第18-19页
   ·断裂力学的工程应用第19-22页
     ·断裂判据的研究及工程应用第19-20页
     ·裂纹的疲劳扩展第20-2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拉伸载荷下单个椭圆形埋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23-33页
   ·应力强度因子的一些理论计算公式第23-25页
   ·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第25-28页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25-26页
     ·ANSYS 中关于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26-27页
     ·拉伸载荷下单个椭圆形埋藏裂纹数值计算模型第27-28页
   ·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计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第28-32页
     ·埋藏深度的影响第28-30页
     ·椭圆形状的影响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拉应力作用下椭圆形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33-48页
   ·共面双裂纹数值分析模型第33-35页
   ·埋藏双裂纹数值模拟结果第35-40页
     ·裂纹间距的影响第35-39页
     ·裂纹形状的影响第39-40页
   ·表面双裂纹数值模拟结果第40-47页
     ·裂纹间距的影响第41-42页
     ·裂纹形状的影响第42-44页
     ·表面共面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的拟合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含缺陷 45 号钢 T 型试样拉伸断裂研究第48-67页
   ·T 型拉伸试样材料及几何尺寸第48-50页
   ·实验过程第50-51页
   ·实验结果第51-53页
     ·载荷-位移关系第51-52页
     ·名义应力第52-53页
   ·裂纹周围应力应变场研究第53-62页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3-58页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实验观察第58-62页
   ·T 型试样断裂表面微观观察第62-66页
     ·无缺陷试样的微观形貌(2c=0mm, α=0°)第63-64页
     ·含裂纹(2c=6mm, α=0°)试样的断口微观形貌第64-65页
     ·含倾斜裂纹(2c=6mm, α=30°)试样的断口微观形貌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共面双裂纹合并方法的研究第67-92页
   ·应变能密度因子简介第67-68页
   ·共面双裂纹包络合并方法有效性分析第68-73页
     ·共面双裂纹包络合并方法介绍第68-69页
     ·包络合并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第69-72页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放大系数的共面双裂纹等效新方法第72-73页
   ·表面双裂纹合并过程数值模拟第73-75页
   ·表面双裂纹合并过程实验研究第75-90页
     ·试样材料及几何形状第75-76页
     ·实验过程第76-78页
     ·实验结果第7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及允许裂纹尺寸第92-110页
   ·关于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第92-93页
   ·基于 GB/T19624-2004 求允许的裂纹尺寸第93-98页
     ·裂纹示意图第93页
     ·允许裂纹尺寸求解方法第93-95页
     ·基于 GB/T19624-2004 求得的允许裂纹深度第95-98页
   ·基于 ASME 标准求解允许裂纹尺寸第98-101页
     ·裂纹示意图第98页
     ·ASME 标准简介第98-100页
     ·允许裂纹尺寸计算结果第100-101页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放大系数求允许裂纹尺寸第101-106页
   ·三种计算结果的比较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总结和后续研究的建议第110-113页
   ·主要结论第110-111页
   ·论文创新点第111页
   ·后续研究建议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导师简介第121-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膜—膜蛋白相互作用及纳米粒子跨膜输运的粗粒化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群体疏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