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的定义 | 第7-10页 |
第一节 关于犯罪主体 | 第7页 |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 第7-10页 |
一.主体是否必须要求为特殊主体 | 第8-9页 |
二.主体是否有必要限定在从事“正当的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 | 第9页 |
三.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的定义 | 第9-10页 |
第二章 交通肇事罪中几个特定主体 | 第10-18页 |
第一节 行人 | 第11-15页 |
一.行人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理论争议 | 第11页 |
二.肯定说的支持理由 | 第11-14页 |
三.行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乘客 | 第15-18页 |
一.乘客成为本罪犯罪主体案例一 | 第16页 |
二.乘客成为本罪犯罪主体案例二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 | 第18-23页 |
第一节 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理论争议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肯定说的合理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例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交通肇事罪中几种特定主体的总结 | 第23-2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