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新兴催化材料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纳米材料 | 第14页 |
1.2.2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1.2.3 离子液体 | 第15-16页 |
1.2.4 金属氮化物、碳化物 | 第16页 |
1.3 铝的化合物 | 第16-18页 |
1.3.1 氧化铝 | 第16-18页 |
1.3.2 氮化铝 | 第18页 |
1.3.3 铝的水合物 | 第18页 |
1.4 AlOOH | 第18-26页 |
1.4.1 AlOOH 的结构 | 第18-19页 |
1.4.2 AlOOH 的制备方法 | 第19-23页 |
1.4.3 AlOOH 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4 AlOOH 的形貌研究 | 第24-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9-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1 完全液相工艺制备 AlOOH | 第30-31页 |
2.2.2 水热法制备 AlOOH | 第31页 |
2.2.3 沉淀法制备 AlOOH | 第31页 |
2.3 甲醇脱水活性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2.3.1 甲醇脱水反应分析设备及分析条件 | 第32页 |
2.3.2 甲醇脱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2.4 CO 加氢活性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2.4.1 CO 加氢反应活性评价装置流程 | 第33-34页 |
2.4.2 CO 加氢反应分析设备及分析条件 | 第34页 |
2.4.3 CO 加氢反应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2.5 催化剂表征 | 第35-37页 |
2.5.1 X 射线衍射(XRD) | 第35页 |
2.5.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35页 |
2.5.3 N2物理吸附(BET) | 第35页 |
2.5.4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MS、CO2-TPD-MS) | 第35页 |
2.5.5 CO 程序升温脱附(CO-TPD-MS) | 第35-36页 |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页 |
2.5.7 热重分析(TG-DTG)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方法制备的 AlOOH 对甲醇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37-45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活性评价结果 | 第37-38页 |
3.3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38-42页 |
3.3.1. XRD 表征 | 第38-39页 |
3.3.2 NH3-TPD-MS 表征 | 第39-40页 |
3.3.3 N2物理吸附 | 第40-41页 |
3.3.4 热重分析(TG-DTG) | 第41-42页 |
3.4 小结 | 第42-45页 |
第四章 不同方法制备的 AlOOH 对复合催化剂 CO 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 第45-55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催化剂制备 | 第45页 |
4.2.1 AlOOH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页 |
4.3 活性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4.4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47-53页 |
4.4.1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47-48页 |
4.4.2 N_2物理吸附 | 第48-49页 |
4.4.3 NH_3-TPD-MS 表征 | 第49-50页 |
4.4.4 CO_2-TPD-MS 表征 | 第50-51页 |
4.4.5 CO-TPD-MS 表征 | 第51-53页 |
4.5 结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不同形貌 AlOOH 对 CO 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5-65页 |
5.1 引言 | 第55-56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57页 |
5.2.1 立方体 AlOOH 的制备 | 第56页 |
5.2.2 针状 AlOOH 的制备 | 第56页 |
5.2.3 梭形 AlOOH 的制备 | 第56页 |
5.2.4 纳米棒状 AlOOH 的制备 | 第56-57页 |
5.2.5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页 |
5.3 活性评价结果 | 第57-59页 |
5.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9-63页 |
5.4.1 XRD 表征 | 第59-60页 |
5.4.2 SEM 表征 | 第60-61页 |
5.4.3 NH-3-TPD-MS 表征 | 第61-62页 |
5.4.4 FT-IR 表征 | 第62页 |
5.4.5 N_2物理吸附 | 第62-63页 |
5.5 结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对复合催化剂的配比及反应条件的探究 | 第65-69页 |
6.1 引言 | 第65页 |
6.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66页 |
6.2.1 针状 AlOOH 的制备 | 第65页 |
6.2.2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66页 |
6.3 活性评价结果 | 第66-68页 |
6.4 结论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3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70页 |
7.3 建议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