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视点调整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背景描述 | 第11-14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1.2.1 针孔模型 | 第14-15页 |
1.2.2 场景中心 | 第15-16页 |
1.2.3 视点调整 | 第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灭点运用及图像变形技术概述 | 第20-29页 |
2.1 灭点的性质及运用 | 第20-23页 |
2.1.1 灭点的几何性质 | 第20-21页 |
2.1.2 相机内部参数估计 | 第21-22页 |
2.1.3 灭点的运用 | 第22-23页 |
2.1.3.1 图像视角调整的运用 | 第22-23页 |
2.1.3.2 基于灭点的三维重建 | 第23页 |
2.2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图像变形 | 第23-26页 |
2.3 基于网格的图像变形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基于单幅图像的视点调整 | 第29-44页 |
3.1 图像交互及图像网格的生成 | 第29-33页 |
3.1.1 图像的交互 | 第30-32页 |
3.1.2 图像的三角网格化 | 第32-33页 |
3.1.2.1 网格顶点生成 | 第32-33页 |
3.1.2.2 带边约束的三角网格生成 | 第33页 |
3.2 模拟场景的三维重建 | 第33-36页 |
3.2.1 方体结构的三维估计 | 第34-35页 |
3.2.2 模拟场景三维的准确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 新视点下场景轮廓生成 | 第36-37页 |
3.4 网格变形的能量方程 | 第37-42页 |
3.4.1 网格形状约束 | 第38-40页 |
3.4.2 图像特征线约束 | 第40页 |
3.4.3 水平及竖直约束 | 第40-41页 |
3.4.4 总能量方程及约束 | 第41-42页 |
3.5 目标图像的生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算法运用 | 第44-54页 |
4.1 直观结果展示 | 第44-47页 |
4.1.1 简单图像的视点调整 | 第44-46页 |
4.1.2 复杂图像的视点调整 | 第46-47页 |
4.2 实验结果对比 | 第47-50页 |
4.3 本文算法应用 | 第50-52页 |
4.3.1 图像场景的竖直调整 | 第50-51页 |
4.3.2 图像视域球生成 | 第51-52页 |
4.4 本文算法的不足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4-55页 |
5.2 本文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