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韩城地区煤储层精细描述及物性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15-16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第16-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7-23页
    2.1 区域地质第17-20页
        2.1.1 区域构造第17-18页
        2.1.2 区域地层第18-20页
    2.2 煤层发育特征第20-23页
第3章 煤储层煤岩煤质特征第23-32页
    3.1 煤岩特征第23-27页
        3.1.1 宏观煤岩第23-26页
        3.1.2 显微组成第26-27页
    3.2 煤质特征第27-29页
    3.3 煤相类型第29-32页
第4章 韩城煤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第32-46页
    4.1 孔裂隙的分类与表征方法第32-33页
        4.1.1 孔裂隙的分类第32-33页
        4.1.2 孔裂隙的表征第33页
    4.2 液氮法对吸附孔隙特征分析第33-35页
    4.3 压汞法对渗流孔隙特征分析第35-43页
    4.4 显微裂隙镜下观察第43-46页
        4.4.1 显微镜显微裂隙特征第43-44页
        4.4.2 扫描电镜显微裂隙特征第44-46页
第5章 NMR和X-CT在物性中的应用第46-64页
    5.1 NMR和X-CT原理与实验方案第46-50页
        5.1.1 NMR分析原理第46-47页
        5.1.2 NMR实验方案第47-48页
        5.1.3 X-CT分析原理第48-49页
        5.1.4 X-CT实验方案第49-50页
    5.2 NMR在孔裂隙分析中的应用第50-60页
        5.2.1 NMR孔裂隙识别第50-53页
        5.2.2 煤的有效孔隙度第53-55页
        5.2.3 核磁共振渗透率第55-57页
        5.2.4 孔裂隙结构分析第57-60页
    5.3 X-CT在孔裂隙分析中的应用第60-64页
        5.3.1 煤的孔隙度第60-62页
        5.3.2 煤中裂隙第62-64页
第6章 煤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第64-72页
    6.1 煤层的含气性第64-66页
        6.1.1 煤层含气量及解吸时间第64-65页
        6.1.2 等温吸附特征第65-66页
    6.2 煤吸附性的控制因素第66-69页
        6.2.1 煤级第66页
        6.2.2 显微组分第66-68页
        6.2.3 水分影响第68页
        6.2.4 灰分产率第68-69页
    6.3 煤储层孔裂隙发育控制因素第69-72页
        6.3.1 微裂隙与煤岩关系第69页
        6.3.2 孔隙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9-70页
        6.3.3 渗透率及影响因素第70-72页
第7章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研究
下一篇:华能铁岭头道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