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具身性”是什么? | 第12-17页 |
1.1 具身认知 | 第12-14页 |
1.2 具身认知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相遇 | 第14-15页 |
1.3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具身性”的内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具身性”何以可能? | 第17-24页 |
2.1 身体哲学:“具身性”的哲学前提 | 第17-18页 |
2.2 尊身与兼容身体观:心理学思想“具身性”的逻辑起点 | 第18-19页 |
2.3 心理学思想“具身性”的元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2.3.1 身心关系:身心一体或辩证统一 | 第19-20页 |
2.3.2 人性假设:人是人,而非机器 | 第20-22页 |
2.3.3 意向性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具身性”何以体现? | 第24-34页 |
3.1 体思:思维方式的具身性 | 第24-27页 |
3.1.1 身体的思维 | 第24-25页 |
3.1.2 身体思维 | 第25-26页 |
3.1.3 具象思维 | 第26-27页 |
3.2 体知:认知过程的具身性 | 第27-30页 |
3.2.1 体知与认知 | 第27-28页 |
3.2.2 体知的特性 | 第28-29页 |
3.2.3 体知之外的认知 | 第29-30页 |
3.3 体验/体证:心理行为研究方式、方法的具身性 | 第30-31页 |
3.4 身体隐喻与身体化图式:概念建构的具身性 | 第31-34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具身性有何特点? | 第34-37页 |
4.1 以具身性的心理生活为研究对象 | 第34-35页 |
4.2 提倡心理环境的共生历程 | 第35-36页 |
4.3 寻求具身性的觉解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中国古代“具身性”心理学思想应用价值何在? | 第37-42页 |
5.1 中国古代“具身性”心理学思想的古代应用 | 第37-39页 |
5.1.1 中医心理学思想“具身性”之应用 | 第37-38页 |
5.1.2 学习心理学思想具身性之应用 | 第38-39页 |
5.1.3 中国古代“具身性”心理学思想的古代应用 | 第39页 |
5.2 中国古代具身性心理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