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制动器论文

制动盘仿生耦合表面抗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制动盘的结构与材料第13-14页
        1.2.1 制动盘的结构第13-14页
        1.2.2 制动盘的材料第14页
    1.3 制动盘的抗疲劳研究现状及方法第14-17页
        1.3.1 试验研究第14-17页
        1.3.2 模拟研究第17页
    1.4 耦合仿生学理论研究第17-23页
        1.4.1 耦合仿生学的产生和意义第17-18页
        1.4.2 生物耦合现象第18-21页
        1.4.3 耦合仿生学的应用第21-23页
    1.5 耦合仿生学与抗疲劳设计的关联第23-25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8页
第2章 常规制动盘失效规律与机理的模拟研究第28-54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有限元计算基本理论第28-33页
        2.2.1 热传导计算第28-29页
        2.2.2 摩擦热计算第29页
        2.2.3 瞬态温度场计算第29-30页
        2.2.4 热应力求解计算第30-33页
    2.3 有限元模型第33-38页
        2.3.1 有限元模型边界载荷第34页
        2.3.2 材料属性及材料力学模型第34-35页
        2.3.3 制动盘模拟工况及热流密度的计算第35-37页
        2.3.4 有限元网格的敏感性分析第37-38页
    2.4 模拟结果第38-52页
        2.4.1 温度场分布第39-40页
        2.4.2 应力场分布第40-47页
        2.4.3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第47-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仿生耦合样品的设计、制备及其研究方法第54-68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试验材料第54-55页
    3.3 试验方案第55-56页
        3.3.1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方案第55-56页
        3.3.2 热疲劳试验方案第56页
    3.4 试样制备第56-63页
        3.4.1 疲劳裂纹扩展试样第58-62页
        3.4.2 热疲劳试样第62-63页
    3.5 试验方法第63-66页
        3.5.1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第63-64页
        3.5.2 热疲劳试验第64-66页
    3.6 试样表征方法第66-67页
        3.6.1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第66页
        3.6.2 能谱分析第66页
        3.6.3 X 射线衍射第66页
        3.6.4 纳米压痕技术第66-67页
    3.7 本章总结第67-68页
第4章 仿生耦合表面的抗机械疲劳性能第68-80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疲劳试验结果及讨论第68-78页
        4.2.1 标准 CT 样件疲劳裂纹扩展第68-70页
        4.2.2 仿生耦合体形态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第70-73页
        4.2.3 仿生耦合体大小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第73-75页
        4.2.4 仿生耦合体分布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第75-77页
        4.2.5 热处理对样件疲劳性影响第77-78页
    4.3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仿生耦合表面的抗热疲劳性能第80-94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仿生耦合体的化学成分及微观组织第80-83页
        5.2.1 仿生耦合体的化学成第80页
        5.2.2 仿生耦合体的微观组织第80-82页
        5.2.3 仿生耦合体的显微硬度第82-83页
    5.3 仿生耦合体的纳米力学特性第83-86页
        5.3.1 仿生耦合体的纳米硬度第84-85页
        5.3.2 仿生耦合体的弹性模量第85-86页
    5.4 热疲劳试验结果及讨论第86-92页
        5.4.1 热疲劳裂纹数量和长度第86-87页
        5.4.2 热疲劳对灰铸铁失效的影响第87-88页
        5.4.3 热疲劳对仿生耦合体组织的影响第88-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6章 仿生耦合制动盘的抗疲劳模拟研究与断裂分析第94-108页
    6.1 引言第94页
    6.2 制动盘的热力耦合计算第94-98页
        6.2.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94-95页
        6.2.2 温度场模拟结果第95-97页
        6.2.3 应力场模拟结果第97-98页
    6.3 制动盘表面裂纹扩展计算第98-106页
        6.3.1 计算方法与网格划分第99-102页
        6.3.2 模拟分析及计算结果第102-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0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108-109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09页
    7.3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基合金功能表面耦合仿生激光制造工艺规律与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双流县土地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