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常用缩写词表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目前牦牛生产现状 | 第13页 |
1.2 牦牛生长发育特点 | 第13-14页 |
1.3 目前牦牛冷季暖棚饲养和补饲现状 | 第14-16页 |
1.3.1 牦牛冷季补饲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目前牦牛暖棚饲养现状 | 第15-16页 |
1.4 目前牦牛血液生化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5 目前牦牛血清中矿物微量元素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5.1 矿物元素概况 | 第18-20页 |
1.5.2 牦牛血清矿物元素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试验内容 | 第21-23页 |
1.6.1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 第21页 |
1.6.2 试验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冷季全舍饲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3-31页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1.1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2.1.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 第23页 |
2.1.1.3 试验前准备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试验组牦牛饲养管理 | 第23-25页 |
2.2.1.1 饲养方式 | 第23页 |
2.2.1.2 饲喂标准及日料组成 | 第23-25页 |
2.2.2 对照组牦牛饲养管理 | 第25-26页 |
2.2.2.1 饲养方式 | 第25页 |
2.2.2.2 冷季放牧地天然草场营养成分特点 | 第25-26页 |
2.3 生长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6-27页 |
2.3.1 麦洼牦牛增重的测定 | 第26页 |
2.3.2 麦洼牦牛饲料增重比的计算 | 第26页 |
2.3.3 麦洼牦牛的屠宰性能测定 | 第26页 |
2.3.4 胴体性状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 第26-27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5.1 试验组采食量 | 第27页 |
2.5.2 试验麦洼牦牛体重变化 | 第27-28页 |
2.5.3 麦洼牦牛屠宰率及各脏器增重变化 | 第28-29页 |
2.6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冷季全舍饲对麦洼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3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31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31页 |
3.2 测定指标 | 第3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Ca、P和ALP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3.3.2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BUN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第33页 |
3.3.5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 | 第33页 |
3.3.6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肌酐(CRE)、尿酸(UA)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讨论 | 第34-36页 |
3.4.1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Ca、P和ALP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4.2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BUN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4.3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4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第35页 |
3.4.5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 | 第35页 |
3.4.6 全舍饲对牦牛血清中肌酐(CRE)、尿酸(UA)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冷季全舍饲对麦洼牦牛血清矿物元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4.1.1 试验动物 | 第36页 |
4.1.2 试验仪器 | 第36页 |
4.1.3 试验试剂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4.2.1 样品处理消解 | 第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4.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38页 |
第六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