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领域本体的进化与语义查询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1.2.2 领域本体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2.3 领域本体语义查询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2章 本体工程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 2.1 本体的定义 | 第18页 |
| 2.2 本体的建模原语 | 第18-19页 |
| 2.3 本体的描述语言 | 第19-20页 |
| 2.3.1 基于谓词演算的本体描述语言 | 第19页 |
| 2.3.2 基于图的本体描述语言 | 第19页 |
| 2.3.3 基于Web的本体描述语言 | 第19-20页 |
| 2.4 本体构建的工具和原则 | 第20-21页 |
| 2.5 本体的进化 | 第21-23页 |
| 2.5.1 本体进化的概念 | 第21页 |
| 2.5.2 引起本体变化的原因 | 第21-22页 |
| 2.5.3 本体进化的一般步骤 | 第22-23页 |
| 2.6 本体的语义查询 | 第23-24页 |
| 2.6.1 语义查询的概念 | 第23页 |
| 2.6.2 语义查询语言SPARQL | 第23-24页 |
| 2.7 本体的推理 | 第24-26页 |
| 2.7.1 描述逻辑推理 | 第24-25页 |
| 2.7.2 OWL推理 | 第25-26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动车组领域核心本体构建 | 第28-34页 |
| 3.1 构建方法设计 | 第28页 |
| 3.2 本体的构建过程 | 第28-32页 |
| 3.2.1 概念的选择和分类 | 第28-29页 |
| 3.2.2 概念之间关系的构造 | 第29-30页 |
| 3.2.3 概念属性的定义 | 第30页 |
| 3.2.4 创建实例 | 第30-31页 |
| 3.2.5 评价标准和本体评价 | 第31-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动车组领域本体的进化 | 第34-44页 |
| 4.1 进化的方法思路 | 第34-35页 |
| 4.2 进化信息的抽取 | 第35-39页 |
| 4.2.1 DBpedia数据集 | 第35页 |
| 4.2.2 英文本体和关键词 | 第35-36页 |
| 4.2.3 抽取算法设计 | 第36-38页 |
| 4.2.4 新信息的获取 | 第38-39页 |
| 4.2.5 数据优化 | 第39页 |
| 4.3 本体的变更操作 | 第39-42页 |
| 4.3.1 概念的变更操作 | 第40-41页 |
| 4.3.2 属性的变更操作 | 第41-42页 |
| 4.3.3 实例的变更操作 | 第42页 |
| 4.4 本体的一致性检查 | 第4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5章 动车组领域本体查询 | 第44-52页 |
| 5.1 基于本体的SPARQL查询 | 第44-45页 |
| 5.2 推理规则的构建 | 第45-48页 |
| 5.2.1 基于OWL的语义推理规则 | 第45-46页 |
| 5.2.2 利用SWRL进行规则扩展 | 第46-48页 |
| 5.3 推理机的使用 | 第48-51页 |
| 5.3.1 本体推理机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 5.3.2 Jena与Pellet结合推理 | 第49-5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本体进化与知识查询系统 | 第52-58页 |
| 6.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52-53页 |
| 6.2 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介绍 | 第53页 |
| 6.3 系统框架及功能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 6.4 系统实现展示 | 第54-57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