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环境中氮氧化物的污染状况 | 第10页 |
1.2 烟气脱硝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1-12页 |
1.2.2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2-13页 |
1.2.3 新式脱硝方法 | 第13-14页 |
1.2.4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第14页 |
1.3 液膜分离技术 | 第14-16页 |
1.3.1 液膜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2 液膜分离技术的改进情况 | 第15-16页 |
1.4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 第16-21页 |
1.4.1 乳状液膜体系的组成 | 第16页 |
1.4.2 乳状液膜传质机理 | 第16-18页 |
1.4.3 乳状液膜破乳 | 第18-19页 |
1.4.4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1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乳状液膜法去除烟气中NO_2的研究 | 第22-36页 |
2.1 乳状液膜法去除烟气中NO_2机理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3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3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2.3.1 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2 油内比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乳水比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制乳转速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0页 |
2.3.5 搅拌速度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6 内相液浓度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7 气体流速对NO_2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2页 |
2.3.8 正交实验 | 第32-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乳状液膜法去除烟气中NO的研究 | 第36-45页 |
3.1 乳状液膜法去除烟气中一氧化氮机理(以氧化剂H2O_2为例)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36页 |
3.2.2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6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3.1 氧化剂种类及浓度对NO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内相液浓度对NO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乳水比对NO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油内比对NO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外相液pH值对NO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正交实验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乳状液膜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体系的构建 | 第45-52页 |
4.1 乳状液膜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机理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45页 |
4.2.2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4.3.1 SO_2对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吸收温度对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 | 第48页 |
4.3.3 NO初始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NaOH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 脱硫脱硝效果评价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乳状液膜不同破乳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52-59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5.2 加热破乳 | 第53-55页 |
5.2.1 加热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加热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离心破乳 | 第55页 |
5.4 高压静电破乳 | 第55-57页 |
5.4.1 破乳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5.4.2 电极间距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破乳后油相的重复利用 | 第57-58页 |
5.6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