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锅炉管用耐热钢的基本性能要求 | 第12-14页 |
1.2.1 锅炉关键部件用钢要求 | 第12-13页 |
1.2.2 锅炉管用耐热钢的基本性能 | 第13-14页 |
1.3 锅炉管用耐热钢的发展历史 | 第14-20页 |
1.3.1 锅炉管用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 | 第14-17页 |
1.3.2 锅炉管用奥氏体耐热钢的发展 | 第17-20页 |
1.4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X10CrAlSi18的合金化特点 | 第20-22页 |
1.4.1 铬(Cr)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2 铝(Al)的作用 | 第21页 |
1.4.3 硅(Si)的作用 | 第21页 |
1.4.4 锰(Mn)的作用 | 第21-22页 |
1.4.5 碳(C)的作用 | 第22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试验材料、试验方法与表征手段 | 第25-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 | 第25页 |
2.2.2 热处理工艺试验 | 第25页 |
2.2.3 常规力学性能试验 | 第25-28页 |
2.2.4 高温氧化试验 | 第28-29页 |
2.3 主要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29页 |
2.3.1 金相显微镜(OM) | 第29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2.3.3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热处理对X10CrAlSi18耐热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45页 |
3.1 X10CrAlSi18耐热不锈钢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 第31-34页 |
3.1.1 X10CrAlSi18耐热不锈钢平衡相图计算 | 第32页 |
3.1.2 不同析出相成分组成计算 | 第32-34页 |
3.2 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40页 |
3.2.1 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退火温度对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退火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退火温度对伸长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5 退火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回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1 回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3.4 韧脆转变温度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X10CrAlSi18高温氧化行为及机理研究 | 第45-63页 |
4.1 高温氧化热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2 高温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47-50页 |
4.2.1 氧化增重曲线 | 第47-48页 |
4.2.2 氧化速率曲线及抗氧化性 | 第48-49页 |
4.2.3 氧化抛物线速率常数的拟合曲线 | 第49-50页 |
4.3 氧化膜表面SEM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0-57页 |
4.3.1 800℃时表面氧化膜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0-52页 |
4.3.2 900℃时表面氧化膜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4.3.3 1000℃时表面氧化膜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4-57页 |
4.4 氧化膜截面SEM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7-59页 |
4.4.1 800℃时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7-58页 |
4.4.2 900℃时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8页 |
4.4.3 1000℃时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4.5 高温氧化产物XRD物相分析 | 第59-60页 |
4.6 氧化膜形成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