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研究发展现状 | 第8-16页 |
1.2.1 太阳能电池原理及分类 | 第8-10页 |
1.2.2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第10-13页 |
1.2.3 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研究发展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金属纳米颗粒等离子体共振研究 | 第18-25页 |
2.1 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2.2 米氏散射理论 | 第19-20页 |
2.3 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光吸收研究 | 第20-22页 |
2.4 局域等离子体共振机理研究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硅薄膜光吸收效率的模拟研究方法 | 第25-35页 |
3.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26页 |
3.2 有限时域差分法 | 第26-30页 |
3.3 边界条件简介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入射角度对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硅薄膜光吸收效率的模拟 | 第35-52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35-39页 |
4.2 不同纳米颗粒形状消光特性 | 第39-44页 |
4.3 纳米颗粒大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 光入射角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7-51页 |
4.4.1 入射光偏振性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2 入射光角度对s偏振光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入射光角度对p偏振光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