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教人员论文

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研究--以昆明市A幼儿园大二班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9-11页
        一、师幼互动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第9-10页
        二、幼儿主体视角研究的缺乏第10页
        三、个人研究兴趣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1-20页
        一、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二、关于幼儿视角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三、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一、符号互动理论第20页
        二、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理论第20-21页
        三、扎根理论第21页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21-24页
        一、幼儿视角第21-23页
        二、师幼互动第23-24页
    第五节 研究设计第24-30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5-30页
第二章 资料整理及编码第30-37页
    一、绘画资料整理及编码第30页
    二、幼儿叙事资料整理及编码第30-31页
    三、角色扮演资料整理及编码第31页
    四、前期资料编码维度第31-33页
    五、后期访谈资料整理第33-37页
第三章 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分析第37-68页
    第一节 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现状分析第37-52页
        一、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的基本关注点分析第37-43页
        二、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分析第43-52页
    第二节 师幼互动中幼儿的内心需求分析第52-68页
        一、“我”有交流和陪伴的需求第52-56页
        二、“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第56-58页
        三、“我”有游戏娱乐的需求第58-59页
        四、“我”有对知识与新事物的需求第59-60页
        五、“我”有爱与被爱的需求第60-64页
        六、“我”有肯定性引导的需求第64-66页
        七、“我”有被尊重的需求第66-68页
第四章 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特点第68-72页
    一、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集中于生活活动与户外活动第68页
    二、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仍是以教师开启为主导,教师仍然是权威第68-70页
    三、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偏重于纪律性、事务性,缺乏情感交流第70-71页
    四、幼儿视角下的师幼互动语言多是维序语言、命令警告第71-72页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第72-82页
    第一节 幼儿视角下师幼互动的具体启示第72-76页
        一、对促进幼儿发展的启示第72-73页
        二、对教师的具体启示第73-76页
    第二节 提升互动质量的建议第76-82页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第76页
        二、转变教师的行为模式与工作态度,尝试换种方式进行“控制型互动”第76-77页
        三、加强师幼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提升“情感型互动”互动质量第77-78页
        四、加强教师参与“参与型互动”的频次,加深师幼感情第78-79页
        五、鼓励幼儿展示与表演,主动与老师、与他人开启互动第79页
        六、强化教师的正向外显性特征,让幼儿感受到更多轻松温暖的氛围第79-80页
        七、细心观察,寻找最佳时机介入——支持型互动第80页
        八、与幼儿深入交谈,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附录A:幼儿绘画作品第85-90页
附录B:对幼儿的访谈提纲第90-91页
附录C:故事复述第91-92页
附录D: 家长的话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少先队与美国童子军教育活动比较研究
下一篇:书籍品牌化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