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对积极老龄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1章 引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第9-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0-14页
    1.2 研究设计第14-15页
        1.2.1 研究方法第14页
        1.2.2 内容结构第14-15页
        1.2.3 可能的创新第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3 评述第20-21页
第2章 时间银行及对养老的作用第21-28页
    2.1 时间银行的社区互助养老功能第21-25页
    2.2 研究假设第25-28页
第3章 广州市M区时间银行模式探析第28-34页
    3.1 M区时间银行概况第28页
        3.1.1 基本介绍第28页
        3.1.2 服务理念及管理原则第28页
    3.2 运行管理及服务供需对接方式第28-31页
        3.2.1 管理架构第28-29页
        3.2.2 会员及时间币管理制度第29-30页
        3.2.3 服务供需及对接方式第30-31页
    3.3 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1-34页
        3.3.1 实施效果第31-32页
        3.3.2 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2-34页
第4章 时间银行对养老作用的数据分析及讨论第34-44页
    4.1 描述性统计第34-35页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第35-39页
        4.2.1 信度检验第35-36页
        4.2.2 效度检验第36-39页
    4.3 时间银行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第39-44页
        4.3.1 是否注册会员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第39-40页
        4.3.2 是否参加志愿者服务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第40页
        4.3.3 是否接受M区时间银行提供服务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第40-41页
        4.3.4 参与时间银行深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第41-44页
第5章 建议与展望第44-50页
    5.1 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第44-46页
        5.1.1 主要研究成果第44页
        5.1.2 研究结论第44-46页
    5.2 对策及建议第46-48页
        5.2.1 扩大时间银行会员队伍,整合和拓展社区服务资源第46-47页
        5.2.2 完善系统构建和内部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第47页
        5.2.3 制定完善的服务计量标准和解决好时间币兑换问题第47-48页
        5.2.4 出台相关政策,立法保障服务者权益,提高公信力第48页
    5.3 研究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负性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
下一篇:城市更新中的居民赋权研究--基于广州的个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