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新能源产业的区域选择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引言第6-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6-7页
        1.1.1 研究背景第6页
        1.1.2 研究目的第6-7页
        1.1.3 研究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7-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7-9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9-12页
        1.2.3 研究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创新第15-16页
        1.5.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5页
        1.5.2 拟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1 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概念界定第16页
        2.1.2 产业布局概念界定第16-17页
    2.2 产业区位选择及空间布局理论第17-19页
        2.2.1 古典区位论第17页
        2.2.2 近现代区位理论第17-18页
        2.2.3 以后起国家为原则的产业布局理论第18-19页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19-20页
    2.4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第21-31页
    3.1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1-23页
        3.1.1 产业区域选择的外部条件第21-22页
        3.1.2 产业区域选择的内部条件第22-23页
    3.2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28页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第23页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3-24页
        3.2.3 指标设计第24-28页
    3.3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模型的创建第28-31页
        3.3.1 设计思路第28页
        3.3.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28-29页
        3.3.3 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第29-31页
第4章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实证研究第31-48页
    4.1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第31-38页
        4.1.1 政策支持第31页
        4.1.2 发展现状第31-38页
    4.2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实证研究第38-48页
        4.2.1 样本采集及数据来源第38-39页
        4.2.2 产业区域选择的因子分析第39-45页
        4.2.3 新能源产业区域选择的聚类分析第45-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1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48-49页
    5.2 政策建议第49页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页
附录Ⅰ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客户体验及服务质量提升研究--以工商银行青岛市南二支行为例
下一篇: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