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杨万里论诗诗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意义第12页
    二、杨万里论诗诗研究综述第12-17页
        (一) 国内杨万里论诗诗的整理与研究第12-16页
        (二) 国外杨万里诗歌与诗学的研究成果第16-17页
    三、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论诗诗概念界定及至南宋初期的发生发展第18-45页
    第一节 论诗诗概念界定第18-21页
    第二节 论诗诗的起源与发展第21-35页
        一、论诗诗的起源第21-22页
        二、论诗诗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第22-27页
        三、论诗诗在唐代的发展第27-35页
    第三节 宋代论诗诗的概况第35-45页
        一、北宋论诗诗风貌第36-42页
        二、南宋初期论诗诗概述第42-45页
第二章 杨万里论诗诗简述第45-70页
    第一节 杨万里论诗诗的内容第45-59页
        一、品评诗人诗作的论诗诗第45-52页
        二、阐释创作经验的论诗诗第52-59页
    第二节 杨万里论诗诗的形式第59-70页
        一、赠答评诗第60-62页
        二、唱和评诗第62-67页
        三、题跋评诗第67-70页
第三章 杨万里论诗诗中的诗学观第70-95页
    第一节 “诗味”论第70-76页
        一、“晚唐异味”的旨归与内涵第70-73页
        二、以“味”论诗的美学渊源与拓展第73-76页
    第二节 “诗法”论第76-83页
        一、“法”与“无法”的矛盾第76-80页
        二、“活法”作诗对江西诗派的超越第80-83页
    第三节 “透脱”论第83-89页
        一、“学诗须透脱”第83-86页
        二、理学与禅学的影响第86-89页
    第四节 “感兴”论第89-95页
        一、“兴到漫成诗”的写作方式第89-91页
        二、诗风扭转:以“兴”代“凑泊”第91-95页
第四章 杨万里论诗诗的方法特色第95-112页
    第一节 批评方法的综合运用第95-105页
        一、读者感受批评第95-98页
        二、意象批评第98-100页
        三、断章摘句批评第100-103页
        四、知人论世兼品第高下第103-105页
    第二节 以诗论诗的禅趣与谐趣第105-112页
        一、以修禅喻学诗第106-109页
        二、轻松活泼的品评方式第109-112页
结语:杨万里论诗诗成就及其诗学批评素养第112-117页
    一、杨万里的诗歌素养与诗歌评论的得失第112-113页
    二、杨万里的诗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影响第113-115页
    三、杨万里对论诗诗的贡献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内十洲记》研究
下一篇:杨嗣昌纪游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