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以南京市救助站流浪儿童为研究对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图表清单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分析框架 | 第9-11页 |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10-11页 |
·样本描述 | 第11-13页 |
·研究地点的选择 | 第11-12页 |
·研究样本的描述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14-18页 |
·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研究 | 第14-15页 |
·理论原因研究 | 第14-15页 |
·实证原因研究 | 第15页 |
·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5-16页 |
·救助工作对策研究 | 第16页 |
·既有研究成果评价 | 第16-18页 |
第3章 重复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 | 第18-27页 |
·流浪儿童的一般性特征 | 第18-19页 |
·男女性别比例维持7:3 | 第18页 |
·户口与流出地多为不发达地区 | 第18页 |
·失学是流浪的基本因素 | 第18页 |
·主观幸福感与流浪频次无关 | 第18-19页 |
·重复流浪儿童的特征 | 第19-27页 |
·自然性特征 | 第19-20页 |
·社会性特征 | 第20-22页 |
·行为特征 | 第22-23页 |
·心理特征 | 第23-27页 |
第4章 重复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的局限 | 第27-35页 |
·救助机制的一般局限 | 第27-28页 |
·重复流浪救助机制的特殊局限 | 第28-35页 |
·社区预防再次流浪的缺陷 | 第28页 |
·救助机制的缺陷 | 第28-29页 |
·家庭支持系统重建机制的不足 | 第29-30页 |
·社会生活功能重建与再社会化机制的缺失 | 第30-33页 |
·回归社会与自立途径的困境 | 第33-35页 |
第5章 重复流浪儿童的预防、救助与回归 | 第35-43页 |
·重复流浪儿童的预防 | 第35-37页 |
·社区预防 | 第35-36页 |
·家庭预防 | 第36页 |
·法律预防 | 第36-37页 |
·重复流浪儿童的救助 | 第37-40页 |
·流浪儿童热线 | 第37-38页 |
·特殊教育 | 第38-40页 |
·重复流浪儿童的回归 | 第40-43页 |
·社区照顾与类家庭 | 第40-41页 |
·社会救助体系 | 第41-42页 |
·国家监护权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附录A 重复流浪的流浪儿童问卷 | 第44-49页 |
附录B 首次流浪儿童问卷 | 第49-53页 |
附录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53-57页 |
附录D 案例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