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芥子园画传》的文学追求 | 第8-20页 |
第一节 《芥子园画传》编刊者的文学素养 | 第8-11页 |
第二节 《芥子园画传》的文学定位 | 第11-14页 |
第三节 《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渊源 | 第14-18页 |
第四节 《画传》名称的文学意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芥子园画传》文字的文学形式 | 第20-34页 |
第一节 丰富的序跋和题辞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散文体画论 | 第22-25页 |
第三节 诗歌体画论 | 第25-29页 |
第四节 评点体画论 | 第29-31页 |
第五节 文学性表达与技术性要求的调适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芥子园画传》的配画诗 | 第34-51页 |
第一节 《画传》配画诗的来源 | 第34-38页 |
第二节 《画传》配画诗的情感意蕴 | 第38-42页 |
第三节 《画传》配画诗的艺术阐释 | 第42-51页 |
第四章 《芥子园画传》印章的文学史料价值 | 第51-55页 |
第一节 《画传》印鉴考增进对李渔事迹的了解 | 第51-53页 |
第二节 《画传》印鉴考增进对沈心友事迹的了解 | 第53-54页 |
第三节 《画传》印鉴考增进对“蕉园诗社”的了解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