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逮捕的司法审查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逮捕司法审查制度概述 | 第9-16页 |
一、逮捕的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一) 逮捕的涵义 | 第9-10页 |
(二) 逮捕的性质 | 第10-11页 |
二、司法审查制度涵义 | 第11-16页 |
(一) 司法审查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 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逮捕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6-25页 |
一、英美法系逮捕制度的状况 | 第16-19页 |
(一) 英国的逮捕制度 | 第16-18页 |
(二) 美国的逮捕制度 | 第18-19页 |
二、大陆法系逮捕制度的状况 | 第19-22页 |
(一) 德国的根据逮捕令的逮捕和暂时逮捕 | 第19-20页 |
(二) 日本的通常逮捕、紧急逮捕与现行犯的逮捕 | 第20-21页 |
(三) 俄罗斯的逮捕制度 | 第21-22页 |
三、域外考察结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43页 |
一、我国逮捕制度的现状 | 第25-34页 |
(一) 我国逮捕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29页 |
(二) 我国逮捕程序实践状况 | 第29-34页 |
二、我国欠缺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 立法上的原因 | 第35-37页 |
(二) 诉讼构造的因素 | 第37-38页 |
(三) 司法观念上的原因 | 第38-39页 |
三、我国确立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积极意义 | 第39-43页 |
(一) 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 第40页 |
(二) 有利于控制控诉方权力、保障人权 | 第40-41页 |
(三) 是回应国际责任的需要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 第43-51页 |
一、构建我国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6页 |
(一) 体制的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 第43-44页 |
(二) 改革具有的思想基础 | 第44页 |
(三) 实践基础—行政诉讼实践的启示 | 第44-45页 |
(四) 法官自身独立性在不断增强 | 第45-46页 |
二、构建我国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46-51页 |
(一) 审查逮捕主体的选择 | 第46-48页 |
(二) 逮捕司法审查机构的设置 | 第48-49页 |
(三) 逮捕司法审查的具体方式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