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抗滑桩设计计算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复合式梯键结构与滑坡岩土体作用数值分析方法 | 第19-33页 |
2.1 数值模拟方法及程序实现 | 第19-23页 |
2.1.1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 第19页 |
2.1.2 FLAC3D程序简介 | 第19-20页 |
2.1.3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20-21页 |
2.1.4 强度折减法介绍 | 第21-22页 |
2.1.5 结构模拟 | 第22-23页 |
2.2 数值模型建立 | 第23-28页 |
2.2.1 滑坡计算模型选取 | 第23-24页 |
2.2.2 计算参数选取 | 第24页 |
2.2.3 模拟方案选取 | 第24-28页 |
2.3 模拟方案计算结果 | 第28-31页 |
2.3.1 滑坡初始平衡计算结果 | 第28-31页 |
2.3.2 条件变化后计算结果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复合式梯键结构抗滑机理与加固效果分析 | 第33-59页 |
3.1 分析内容 | 第33页 |
3.2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3.3 滑坡岩土体剪应变增量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3.4 滑坡岩土体塑性变形区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3.5 滑坡体位移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3.6 梯键结构内力分析 | 第39-45页 |
3.6.1 剪力分布 | 第42-43页 |
3.6.2 轴力分布 | 第43-44页 |
3.6.3 弯矩分布 | 第44-45页 |
3.7 结构位移分析 | 第45-46页 |
3.8 梯键结构阻滑段内力计算探讨 | 第46-51页 |
3.8.1 滑坡推力分析 | 第46-48页 |
3.8.2 梯键结构荷载分布规律 | 第48-49页 |
3.8.3 基于六次超静定力法的梯键结构阻滑段求解 | 第49-51页 |
3.9 横向锁固键加固效果分析 | 第51-57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与多排常规抗滑桩结构对比分析 | 第59-75页 |
4.1 结构模型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4.2 剪应变增量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3 塑性变形区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4 滑坡体位移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4.5 稳定安全系数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4.6 结构内力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4.7 结构位移对比分析 | 第70-7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复合式梯键结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 第75-88页 |
5.1 复合式梯键结构布置型式 | 第75-77页 |
5.2 复合式梯键结构施工工艺 | 第77-79页 |
5.2.1 结构施工步骤与工艺流程 | 第77页 |
5.2.2 结构布置实施方式 | 第77-79页 |
5.3 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 第79-82页 |
5.3.1 维护施工期洞室稳定 | 第79-80页 |
5.3.2 保护围岩完整性 | 第80-81页 |
5.3.3 保证结构混凝土回填质量 | 第81-82页 |
5.4 关键构造措施研究 | 第82-84页 |
5.5 效果监测措施研究 | 第84-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88-89页 |
6.2 研究建议与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