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具有SO2吸附功能的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PVDF共混膜脱硫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3页
    1.1 SO_2的危害第9-10页
    1.2 烟气脱硫技术第10-13页
        1.2.1 湿法烟气脱硫第11页
        1.2.2 半干法烟气脱硫第11-12页
        1.2.3 干法脱硫第12-13页
        1.2.4 新型脱硫技术第13页
    1.3 膜接触器第13-15页
        1.3.1 膜接触器基本原理第13-14页
        1.3.2 膜接触器气体吸附机理第14-15页
    1.4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概述第15-20页
        1.4.1 石墨烯的物理性质第15-16页
            1.4.1.1 电学性质第15-16页
            1.4.1.2 力学性质第16页
            1.4.1.3 光学性质第16页
        1.4.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1.4.2.1 微机械剥离法第16-17页
            1.4.2.2 热分解SiC法第17页
            1.4.2.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7页
            1.4.2.4 氧化还原法第17-18页
            1.4.2.5 其他制备方法第18页
        1.4.3 石墨烯的重要衍生物——氧化石墨烯第18-19页
        1.4.4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第19-20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第二章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SO_2吸附性能第23-35页
    2.1 前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4-25页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5页
        2.2.3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5-26页
        2.2.4 SO_2吸附性能测试第26页
        2.2.5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表征第26-27页
            2.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表征第26页
            2.2.5.2 红外表征第26-27页
            2.2.5.3 热重分析第27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7-33页
        2.3.1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表征第27-29页
            2.3.1.1 微观形貌分析第27-28页
            2.3.1.2 红外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8页
            2.3.1.3 X射线能谱分析第28-29页
        2.3.2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SO_2吸附性能及其稳定性第29-32页
            2.3.2.1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SO_2吸附性能第29-31页
            2.3.2.2 吸附后样品的X射线能谱表征第31页
            2.3.2.3 样品的热稳定性表征第31-32页
        2.3.3 吸附剂的稳定性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醇胺改性氧化石墨烯/PVDF共混膜的脱硫性能研究第35-49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实验方法及内容第36-39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3.2.2 共混膜的制备第37页
        3.2.3 共混膜结构与脱硫性能的表征第37-38页
            3.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第37页
            3.2.3.2 膜的SO_2静态吸附性能测试第37页
            3.2.3.2 膜气体渗透性能表征第37-38页
            3.2.3.3 膜润湿性能测试第38页
        3.2.4 共混膜接触器脱硫性能评价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3.3.1 膜形貌表征第39-40页
        3.3.2 膜的XPS表征第40页
        3.3.3 膜的静态吸附能力第40-41页
    3.4 共混膜接触器脱硫性能的研究第41-46页
        3.4.1 膜透气性能表征第41-42页
        3.4.2 膜的浸润性表征第42页
        3.4.3 共混膜的脱硫性能第42-43页
        3.4.4 共混量对GO-DEA/PVDF膜的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3-46页
            3.4.4.1 GO-DEA共混量对膜气体渗透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4.2 GO-DEA共混量对膜结构的影响第44-45页
            3.4.4.3 GO-DEA共混量对膜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第45-46页
            3.4.4.4 GO-DEA共混量对膜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F银行柜台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下一篇:基于量子阱/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机制的高效率白光LED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