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智慧医疗当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3 遇到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设计 | 第16-21页 |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16页 |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20页 |
2.2.1 无线通讯方式的选择 | 第16-18页 |
2.2.2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2.2.3 器件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介绍 | 第21-27页 |
3.1 IEEE 11073 协议的介绍 | 第21-22页 |
3.2 ASN.1 抽象语法标记 | 第22-23页 |
3.3 生理参数的检测原理 | 第23-26页 |
3.3.1 心率的检测原理 | 第23-24页 |
3.3.2 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原理 | 第24-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生理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38页 |
4.1 采集模块总体软件设计 | 第27页 |
4.2 心率参数的获取 | 第27-33页 |
4.2.1 心率信号的采集 | 第27-32页 |
4.2.2 心率参数的计算 | 第32-33页 |
4.3 血氧饱和度参数的获取 | 第33-36页 |
4.3.1 血氧饱和度的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4.3.2 血氧饱和度的标定过程 | 第34-36页 |
4.4 体温参数的获取 | 第36-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系统的资源管理与数据表示 | 第38-58页 |
5.1 FreeRTOS系统在STM32F107上的移植 | 第38-39页 |
5.2 系统的管理 | 第39-42页 |
5.2.1 FreeRTOS的内核配置 | 第39-40页 |
5.2.2 系统内部的资源管理 | 第40-42页 |
5.3 数据的表示形式 | 第42-48页 |
5.3.1 系统内部数据对象的描述 | 第42-44页 |
5.3.2 数据对象的的实现 | 第44-48页 |
5.4 数据的持久存储 | 第48-51页 |
5.4.1 数据的存储结构 | 第48-50页 |
5.4.2 通过USB OTG实现外部存储 | 第50-51页 |
5.5 设备服务的实现 | 第51-57页 |
5.5.1 服务模型概述 | 第51-52页 |
5.5.2 脉搏血氧计中对象服务的实现 | 第52-55页 |
5.5.3 事件报告服务中的数据格式 | 第55-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系统无线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72页 |
6.1 无线通信模块的概述 | 第58页 |
6.2 APDU对数据的封装 | 第58-61页 |
6.3 通信过程中的状态转移 | 第61-66页 |
6.3.1 通信状态机的设计 | 第61-64页 |
6.3.2 通信状态机的实现 | 第64-66页 |
6.4 设备端的通信流程实现 | 第66-69页 |
6.4.1 通信模块的配置 | 第66-67页 |
6.4.2 设备端的通信时序 | 第67-69页 |
6.5 持久存储数据的读取 | 第69-7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72-80页 |
7.1 数据采集部分的测试 | 第72-76页 |
7.1.1 数据采集模块的测试环境 | 第72-73页 |
7.1.2 脉搏血氧的数据采集测试 | 第73页 |
7.1.3 脉搏血氧的检测结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7.1.4 体温检测的测试 | 第75-76页 |
7.1.5 数据采集模块测试小结 | 第76页 |
7.2 设备的标准化测试 | 第76-78页 |
7.2.1 测试环境 | 第76页 |
7.2.2 设备的标准化测试过程 | 第76-78页 |
7.3 系统的整体测试 | 第78-79页 |
7.3.1 手机客户端与系统的数据收发测试 | 第78-79页 |
7.3.2 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7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8.1 本文总结 | 第80-81页 |
8.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