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 第一章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 1 病原学 | 第11-12页 | 
| 2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第12-13页 | 
| 4 毒力因子 | 第13-20页 | 
| ·类M蛋白 | 第13-16页 | 
| ·链激酶 | 第16-17页 | 
| ·金属结合脂蛋白 | 第17页 | 
| ·IgG结合蛋白 | 第17-19页 | 
| ·纤维结合素结合蛋白 | 第19-20页 | 
| ·透明质酸荚膜 | 第20页 | 
| 5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逃避宿主免疫的可能机制 | 第20-23页 | 
| ·通过类M蛋白N末端电荷的排斥作用 | 第21页 | 
| ·通过类M蛋白N末端的变异 | 第21-22页 | 
| ·通过结合H因子逃避免疫 | 第22页 | 
| ·借助IgG结合蛋白逃避免疫 | 第22页 | 
| ·菌体荚膜的抗吞噬作用 | 第22-23页 | 
| 6 猪链球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 ·活疫苗 | 第23页 | 
| ·灭活菌苗 | 第23-24页 |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33-59页 | 
| 第一章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CY株类M蛋白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33-4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42页 | 
| ·菌种、宿主菌和质粒 | 第34页 | 
| ·酶和试剂 | 第34页 | 
| ·PCR | 第34-36页 | 
| ·类M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36-38页 | 
| ·重组质粒鉴定 | 第38-39页 |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9页 |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9-40页 |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0-41页 | 
| ·免疫转印 | 第41-42页 | 
| 2 结果 | 第42-45页 | 
| ·PCR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43页 |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43-44页 | 
| ·类M基因在BL21中的表达 | 第44页 | 
| ·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原性鉴定 | 第44-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第二章 联合疫苗的制备及动物试验 | 第49-5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49页 | 
| ·实验动物 | 第49-50页 |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0页 | 
|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灭活菌的制备 | 第50页 | 
| ·联合免疫原的制备 | 第50页 | 
| ·联合疫苗对ICR小鼠的保护性试验 | 第50-51页 | 
| ·联合疫苗的仔猪保护性试验 | 第51页 | 
| 2 结果 | 第51-54页 | 
| ·ICR小鼠分组及免疫保护结果 | 第51-52页 | 
| ·重组蛋白最小免疫剂量的确定试验 | 第52-53页 | 
| ·CY株最适含菌量的确定试验 | 第53-54页 | 
| 3 讨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