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课题背景的介绍 | 第12页 |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细纱工序的过程 | 第13-16页 |
| 1.2.1 细纱成形的过程 | 第13-15页 |
| 1.2.2 细纱机断头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 第15-16页 |
| 1.3 细纱机断头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 第2章 细纱机断头检测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 第21-38页 |
| 2.1 传感器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 2.2 传感器工作流程 | 第22-23页 |
| 2.3 线圈性能特性研究 | 第23-28页 |
| 2.3.1 线圈负载等效电路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 2.3.2 线圈参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探究 | 第26-28页 |
| 2.4 检测电路设计 | 第28-35页 |
| 2.4.1 测量电路的分类 | 第28-29页 |
| 2.4.2 测量电路的选择 | 第29-32页 |
| 2.4.3 测量电路的方案设计 | 第32-34页 |
| 2.4.4 传感器效果实验和灵敏度测试 | 第34-35页 |
| 2.5 自适应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 2.5.1 自适应放大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 2.5.2 信号比较器设计 | 第37-38页 |
| 第3章 细纱机断头检测系统信号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38-44页 |
| 3.1 控制模块总设计 | 第38-39页 |
| 3.2 频率阈值判别器电路 | 第39-41页 |
| 3.2.1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 第39-40页 |
| 3.2.2 CPLD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 3.3 状态检测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 3.3.1 STM32控制器硬件平台简介 | 第41页 |
| 3.3.2 STM32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 3.4 其他电路 | 第42-44页 |
| 3.4.1 CAN总线电路 | 第42-43页 |
| 3.4.2 电源电路 | 第43-44页 |
| 第4章 断头检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44-55页 |
| 4.1 设计需求和方案 | 第44-46页 |
| 4.1.1 阈值判别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44-46页 |
| 4.1.2 状态检测部分的需求分析 | 第46页 |
| 4.2 频率阈值判别程序设计 | 第46-50页 |
| 4.2.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 第46-47页 |
| 4.2.2 频率阈值判别程序的实现 | 第47-48页 |
| 4.2.3 频率阈值判别模块的RTL级仿真 | 第48-50页 |
| 4.3 基于STM32控制器的状态判别 | 第50-51页 |
| 4.4 检测数据的CAN总线通信和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51-55页 |
| 4.4.1 CAN总线通信的实现 | 第51-53页 |
| 4.4.2 上位机显示界面的软件实现 | 第53-55页 |
| 第5章 断头检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 第55-60页 |
| 5.1 断头检测系统测试平台的研制 | 第55-58页 |
| 5.2 硬件调试 | 第58页 |
| 5.2.1 传感器硬件设计部分调试 | 第58页 |
| 5.2.2 信号控制和检测部分调试 | 第58页 |
| 5.3 软件调试 | 第58-59页 |
| 5.4 其他注意事项 | 第59-6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