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钢结构抗火设计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 1.2.1 国内外钢结构抗火设计研究领域 | 第10-11页 |
| 1.2.2 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高温下钢结构构件材料的热物理特性及力学性能 | 第15-25页 |
| 2.1 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 第15-19页 |
| 2.1.1 钢的热膨胀系数 | 第15-16页 |
| 2.1.2 比热容 | 第16-18页 |
| 2.1.3 钢材的导热系数 | 第18-19页 |
| 2.1.4 钢材的质量密度 | 第19页 |
| 2.2 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 | 第19-24页 |
| 2.2.1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0-23页 |
| 2.2.2 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 | 第23-24页 |
| 2.3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 第3章 室内火灾的模型化及传热学的基本理论 | 第25-42页 |
| 3.1 室内火灾的升温过程 | 第25页 |
| 3.2 室内火灾的模拟化 | 第25-27页 |
| 3.2.1 场模拟 | 第26页 |
| 3.2.2 区域模拟 | 第26-27页 |
| 3.3 室内火灾标准升温曲线 | 第27-28页 |
| 3.4 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第28-32页 |
| 3.4.1 温度场 | 第28-29页 |
| 3.4.2 传热方式 | 第29-32页 |
| 3.5 热分析 | 第32-34页 |
| 3.6 定解条件 | 第34-37页 |
| 3.7 热传导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37-41页 |
| 3.7.1 稳态热传导的有限单元法 | 第37-39页 |
| 3.7.2 瞬态热传导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39-41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极限状态方程及温度—结构耦合场的分析计算 | 第42-50页 |
| 4.1 火灾下钢结构的极限状态 | 第42-43页 |
| 4.1.1 承载力极限状态 | 第42页 |
| 4.1.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第42-43页 |
| 4.2 钢结构抗火设计的抗力取值及荷载效应组合 | 第43-44页 |
| 4.2.1 抗力取值 | 第43页 |
| 4.2.2 荷载效应组合方式 | 第43-44页 |
| 4.3 温度—结构耦合场的分析计算 | 第44-49页 |
| 4.3.1 计算方法的采用 | 第44-45页 |
| 4.3.2 瞬态热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算例 | 第50-68页 |
| 5.1 算例一 | 第50-63页 |
| 5.1.1 确定静力荷载 | 第50页 |
| 5.1.2 梁截面验算 | 第50-54页 |
| 5.1.3 梁截面的温度场 | 第54-60页 |
| 5.1.4 梁的结构分析 | 第60-63页 |
| 5.2 算例二 | 第63-67页 |
| 5.2.1 初始条件 | 第63页 |
| 5.2.2 截面验算 | 第63页 |
| 5.2.3 截面温度场 | 第63-66页 |
| 5.2.4 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