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旅游合同和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 | 第11-29页 |
一、 旅游合同 | 第11-22页 |
(一) 旅游合同的内涵 | 第11-16页 |
(二) 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16-19页 |
(三) 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19-22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 | 第22-29页 |
第二章 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 | 第29-34页 |
一、 从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上分析 | 第30-31页 |
二、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分析 | 第31-32页 |
三、 从契约自由理论的角度分析 | 第32页 |
四、 从完全赔偿原则的角度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国外立法和相关惯例规则 | 第34-43页 |
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 | 第34-39页 |
(一) 英国 | 第34-36页 |
(二) 美国 | 第36-37页 |
(三) 德国 | 第37-38页 |
(四) 法国 | 第38-39页 |
二、 国际立法与惯例 | 第39-43页 |
(一) 国际旅游公约 | 第39-40页 |
(二)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 第40页 |
(三) 欧洲合同法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违反旅游合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43-70页 |
一、 我国关于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的立法现状 | 第43-52页 |
(一) 现行相关规则的盘点 | 第43-47页 |
(二)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2页 |
二、 建立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52-55页 |
(一) 是促进司法统一,维护法律的权威所必需 | 第52页 |
(二) 是强化对旅游者的法律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必需 | 第52-53页 |
(三) 是完善现行民法制度所必需 | 第53-54页 |
(四) 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抑制恶意违约,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必需 | 第54-55页 |
三、 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模式和内容的选择 | 第55-70页 |
(一) 立法模式 | 第55-57页 |
(二) 内容选择 | 第57-58页 |
(三)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58-60页 |
(四)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 | 第60-61页 |
(五)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 | 第61-63页 |
(六) 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类型 | 第63-65页 |
(七)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必要的限制 | 第65-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