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不锈钢复合板 | 第10-14页 |
1.2.1 不锈钢复合板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3 激光熔覆技术 | 第14-19页 |
1.3.1 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6页 |
1.3.2 激光熔覆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1.3.3 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激光熔覆和轧制工艺的确定 | 第22-30页 |
2.1 实验基体和熔覆层材料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 激光熔覆工艺 | 第23-25页 |
2.2.1 激光熔覆设备 | 第23-25页 |
2.2.2 激光熔覆工艺的制定 | 第25页 |
2.3 轧制工艺的选择 | 第25-27页 |
2.3.1 轧制设备 | 第25-26页 |
2.3.2 轧制工艺的制定 | 第26-27页 |
2.4 组织性能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第3章 热轧双相不锈钢/Q235激光熔覆板材的组织性能分析 | 第30-62页 |
3.1 轧制工艺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3.1.1 轧制温度对熔覆层的影响 | 第30页 |
3.1.2 首道次压下率对熔覆层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终轧厚度对熔覆层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4 宏观质量分析 | 第32-33页 |
3.2 轧制前后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33-49页 |
3.2.1 金相组织分析 | 第33-36页 |
3.2.2 物相分析 | 第36-38页 |
3.2.3 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38-45页 |
3.2.4 元素分布 | 第45-49页 |
3.3 轧后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3.3.1 拉伸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3.3.2 断口分析 | 第50-51页 |
3.3.3 硬度测试 | 第51页 |
3.4 固溶处理对轧后板材的影响 | 第51-56页 |
3.4.1 不同固溶温度对轧后板材微观组织及形貌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2 不同固溶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3 不同固溶温度对元素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3.5 电化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3.5.1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3.5.2 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热轧奥氏体不锈钢/Q235激光熔覆板材的组织性能分析 | 第62-88页 |
4.1 轧制工艺的制定和轧后宏观质量分析 | 第62-63页 |
4.2 轧制前后的微观组织分析 | 第63-74页 |
4.2.1 轧制前后的金相组织分析 | 第63-66页 |
4.2.2 物相分析 | 第66-68页 |
4.2.3 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68-71页 |
4.2.4 元素分布 | 第71-74页 |
4.3 轧后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74-78页 |
4.3.1 拉伸性能测试 | 第74-75页 |
4.3.2 断口分析 | 第75-77页 |
4.3.3 硬度测试 | 第77-78页 |
4.4 固溶处理对轧后板材的影响 | 第78-80页 |
4.4.1 固溶处理对轧后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2 固溶处理对轧后板材硬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4.5 电化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4.5.1 轧制前后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的结果与分析 | 第80-81页 |
4.5.2 轧制前后的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1-82页 |
4.5.3 固溶后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的结果与分析 | 第82-83页 |
4.5.4 固溶后的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4.6 对双面熔覆板材热轧的研究 | 第85-87页 |
4.6.1 轧后板材的宏观质量 | 第85-86页 |
4.6.2 轧后板材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86-8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