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1.3 文章内容与结构 | 第13-16页 |
1.3.1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区域经济差异 | 第16-17页 |
2.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 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关于制度因素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关于生产要素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关于其他因素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华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45页 |
3.1 华北五省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3-26页 |
3.2 华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第26-31页 |
3.2.1 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 第26-28页 |
3.2.2 华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与比较 | 第28-31页 |
3.3 华北五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 | 第31-44页 |
3.3.1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3.3.2 华北五省区各影响因素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 | 第3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华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45-56页 |
4.1 模型选择及建立 | 第45-46页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6-47页 |
4.3 模型检验 | 第47-50页 |
4.3.1 从制度因素方面来看 | 第47-48页 |
4.3.2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 | 第48-50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50-55页 |
4.4.1 从制度因素方面来看 | 第50-52页 |
4.4.2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6-64页 |
5.1 制度因素方面 | 第56-58页 |
5.1.1 促进国有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 第56-57页 |
5.1.2 深化市场化的发展同时注重提高抗风险能力 | 第57页 |
5.1.3 探索合理的政府干预经济程度 | 第57-58页 |
5.1.4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 第58页 |
5.2 生产要素方面 | 第58-61页 |
5.2.1 丰富提高劳动参与率的途径 | 第58-59页 |
5.2.2 促进物质资本投入和其产出效益的共同发展 | 第59-60页 |
5.2.3 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注重其投入水平的提高 | 第60页 |
5.2.4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第60-61页 |
5.3 其他方面 | 第61-63页 |
5.3.1 加强经济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 | 第61页 |
5.3.2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并加强区域产业合作 | 第61-62页 |
5.3.3 用协调发展的眼光来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